珠江,是流经广州市区的一条大江,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珠江是西江、北江和东江三条河流的总称。西江的上游为南盘江、源头在云南省益县马友邻山,流经桂之后,主流从广东磨石门(在珠海斗门)注入南海,全长2129公里;北江西源武水出湖南临武县,东源湞水出江西信丰县,长582公里;东江江源寻乌水,西源九曲江...[详细]
中共广州市委(特派员)旧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起义路(原维新路)维新横路6号2楼,这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广州市委的秘密机关。 为了统一领导在抗日战争中从不同的游击区派回广州的中共党员和原在广州开展地下斗争的各系统党的组织,1945年7月,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成立中共广州市工委。10月,市工委正式成...[详细]
格兰堂,即大钟楼,现为中山大学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本科招生办、校友会、教学评估中心等行政部门办公所在地。1915年动工,1916年6月落成。因其外形仿照大钟楼而建,故多称大钟楼;而中大原大钟楼,位于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群。 捐资者为纪念新泽西州一位富商之子、自1896年起任岭南学堂前身的格致书院...[详细]
三馀里古井位于塱东社三馀里古巷启裕公书室旁边,井台阔3.1米、深2.4米,原花岗岩条石铺地,现改铺混凝土地面。井圈石质细滑,内径0.42米,外径0.55米,井壁夯土,井深约8米。该井主要供给该巷居住的住户使用,井水清澈、甜润,现在还在使用。 塱头村这口“三馀里”古井,已有600多年历史,当地老百姓传...[详细]
北亭崔氏宗祠位于番禺区小谷围街道北亭村渭水大街14号,该祠堂始建于清代光绪四年(1878),1997年重修,2008年重修。坐东向西,广三路深三进。总面阔30.46米,总进深52.47米,占地面积1602.58平方米。该公祠三路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墙基。祠前...[详细]
白面石红色旅游区位于正果镇东部的白面石村,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现村内乱石坑,老虎石山一带存有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东纵北江机关遗址,华南抗日第一-战场遗址,抗日将士纪念亭和烈士墓等,是难得的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旅游景区.白面石村,虽然只是一个只有200多居民的小村落,但据考...[详细]
增城白面石抗日烈士纪念亭位于正果镇白面石村,白面石与乌头石交界处,该亭是爱国人士王雁门为纪念1938年10月国民革命军独立20旅二营官兵在抵抗日军侵略军第一阻击战中鏖战阵亡的官兵而倡建.1938年10月在白面石村的老虎石项,中国守军与日军鏖战一昼夜.是役为广州失陷前中国守军进行的最顽强的一场抵御战....[详细]
华南抗日第一-战场遗址 据考证,华南抗日第一-是在正果白面石村打响的.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分三路进攻增城.19日,中国守军在增城,博罗交界的白面石村布防阻击,翌日即在该村的老虎石顶(山名)与日军鏖战一昼夜,国军阵亡130多人.目前,在往昔的华南抗日第一-战场遗址上,当地政府修...[详细]
1949年10月12日,南下大军四野一三一师抵达龙门永汉,分两路向增城进军,一路经正果向增城进发,另一路由浪拔折向都田直插派潭,再进军增城.当夜,直插派潭的四野一三一师三九一团已进驻围园,马村,鹅兜等派潭圩周边村庄,对驻守派潭圩的国民党保安总队张毅大队作了钳形包围.晚上9时,南下大军向敌据点发动进攻...[详细]
粤湘赣边纵队增城大队部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荔城街庆丰村马屋社,是一座独具规模的仿古建筑,布局为深16米,广九间44.5米,面积为712平方米.陈列着中国人民游击队粤赣湘边纵队东江三支队六团增城人民常备队第二大队各个时期的战绩和重要人物(如谢光团长和王国祥副团长)功绩历史.纪念馆内设有中共增城市党史研究...[详细]
增城革命烈士纪念碑 纪念馆在东湖公园对面荔枝山顶驼.碑高1.1米,巍峨耸立在1.2米高的石米弥座之上.全碑由下而上逐渐收分,上小下大,状a士纪念碑”十个黑色大字,显得庄严肃穆.碑的底部镶嵌一块黑色大理石,镌刻有介绍增城县自1937年“七·七”事变后建立起中共增城县委和革命武装队伍,先后与日寇,国民党...[详细]
增城县地下交通联络总站设在小迳村.它建于20世纪40年代,前后相距200米有两处联络站,都是比较典型的客家围屋,门口仍挂有解放后颁发给宋刚,宋博的“军属光荣”和“工属光荣”的纪念牌.宋刚的故居现仍有人居住,宋博的故居经过翻新,现保存完好,成为广东红色旅游的景点之一.宋刚,宋博,宋岳,陈李中,丘松学,...[详细]
增城县委旧址是一栋当地普通的建筑,青砖墙体,屋顶为木质结构,屋面为黑色燕子瓦.尽管它的周围是残垣断梁,荒草萋萋,却仿佛可以听到当年那--之声.旧址的门楣正中为三个苍劲的大字:山海镇,两侧雕刻着宋刚,宋岳,宋博等英雄的名字,他们曾率部队驻扎在这里,浴血奋战,为解放战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从大门正中进...[详细]
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位于增城正果镇白面石村,一个建于半山腰的小院建筑,院内有东西两排,每排4间瓦房,院子四周有围墙.曾于1940年4月~1942年5月,作为增城,龙门,博罗三县中共县委所在地,主要领导增城,龙门,博罗等地党组织开展工作,为广东东江地区抗日斗争取得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2005年,中共...[详细]
在新塘竹园村里,有一幢两进的大房子,一棵被当地人称为“富贵子树”的大树长在房子的中央,这就是增城竹园涌抗日游击队旧址.游击队旧址所在的房子,原是村子里的书院,大概150平方米,至今有200多年时间.当年,房子一带是田地,这里曾经是抗日游击队来来往往的落脚之地,阮海天也曾在这里住过.大房子的旁边是当年...[详细]
百花林摩崖石刻位于增城区荔城街群爱村少塘自然村米坑(土名)溪旁石壁上,年代为南宋,类别为石刻。 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从石刻外边线外延约5米。 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群爱村:群爱村位于荔城街西面,距市中心7.5公里,与百花山庄相邻,村的总占地...[详细]
拜庭许大夫家庙位于越秀区高第街许地41号后座。从商业气息浓厚的北京路转入高地街,再沿幽深蜿蜒的小巷拐入许地,老街的气息立即扑面而来。院里屋角勾翘,朱瓦层层,古色古香。 相传许氏家族为炎帝后裔,许家祠所以冠名“拜庭”,则源于拜庭是许家兴旺腾达的大功臣。生于清代的拜庭家境困窘,13岁即到盐店做童工。一次...[详细]
白云东平公社旧址位于白云区永平街东平村沙梨园3巷,年代为1843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西至相邻建筑外墙边线,北、南从建筑外缘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东南以相邻第一皮建筑东墙线为界,东北至东北侧现状路西南边线,西...[详细]
白云山钟轼墓位于白云区白云山西门内牛岭,年代为北宋,类别为古墓葬。 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从墓边线(后土碑)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本次文保单位的建设控制要求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相衔接。...[详细]
“百丈飞涛泻漏天”摩崖石刻位于从化区温泉镇温泉居委天湖百丈飞泉瀑布顶,年代为民国,类别为石刻。当年中山大学校长邹鲁到天女池边游览,触景生情,摘苏轼诗句“百丈飞涛泻漏天”书于池边巨石上。 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从石刻所在池塘外边缘起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