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旅游分享> 天津> 蓟县旅游

清代皇家行宫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皇家行宫

年代:清

地址:天津市蓟县

类别:其他

一、静寄山庄

亦称盘山行宫,位于盘山南麓,地势北高南低,四周有界墙,用虎皮石磊砌,随山就势,蜿蜒起伏。墙内亭台楼阁,花木水草,与盘山诸寺遥相呼应,蔚为壮观。山庄内部地形复杂,基本上是东、西各一条涧,中间夹一坡。两涧之水汇合于山庄南端,南部地势较为平缓,北部则沟壑纵横,最北部偏西有一座小山,当地人称之为石佛山,虽不算高,但很有气势,有山东驿山风范。山庄内亭、台、楼、阁遍布各处,有藏有露,设计精巧,依照山庄的特点和建筑分布情况,分为行宫和苑景两部分。

㈠行宫部分:

即静寄山庄、太古云岚、寿萱堂和层岩飞翠四组建筑群,各自均有宫墙围绕,当地人称之为前宫(静寄山庄)、中宫(太古云岚、寿萱堂)、后宫(层岩飞翠)。

⒈静寄山庄:即是行宫的总称,同时也是山庄的内八景之一,地处山庄南端的建筑群。主体建筑提额“知仁乐处”与进入山庄的主门——大宫门在同一中轴线上,为乾隆在山庄听政之所。主体建筑西阔七间,卷棚歇山项,四周有回廊与附属建筑相通,整个院落为四合院布局,东侧有“松岩寒翠”斋,是宴见群臣之所。再往东是“镜澜亭”,立于涧水旁,涧上有桥,桥东往北则是登山之路。静寄山庄在当地被称之为前宫,整个范围包括大宫门、松岩寒翠、静岚亭,均在市公用局疗养院(憩园)范围之内。

涧水之东另有小宫门,是园官、杂役出入的便门,现由市财税疗养院占用。

⒉太古云岚:在静寄山庄北偏东的小高地上。《钦定盘山志》载:“山椒拾极而上,地旷而见远,为穹宇复阁。”御题曰“太古云岚”,取静似太古之意。从这里往下看“若琉璃巨海,光照一切。”主体建筑为双层,面阔五间,卷棚歇山顶。阁西有引胜轩、畅远斋和接要楼。北边是韵松杆,是山庄最大的建筑群,由若干个四合院组成,建筑之间均有回廊相通,当地人称之为中宫。现为农户居住,宫墙、基址依稀可辨。

⒊寿萱堂:在太古云岚东,地势稍低,是皇太后憩息的地方。虽为独立院落,但与韵松轩有步廊相通,以便于皇帝晨昏问视。前有殿,后有寝,前殿作四合院式布局,均为卷棚式建筑,寝宫作“勾连搭”,现存柱础、基址,有农家居住。

⒋层岩飞翠:在太古云岚偏东,石佛山东南脚下,主体建筑里澹怀堂,前有牌楼、过厅,东、西配房,四合院布局。又有东、西跨院,西跨院有撷翠楼和云起阁,东跨院较小,北墙外有石径,与绿缛亭、石林精舍相通,这里就是后宫。

㈡苑景部分:

除中部行宫部分外,苑景部分可分为东涧、西涧和山岳三个区域。

⒈东涧区:山庄东部的大片地区,地形极为复杂,一条大涧纵贯其中,主要景观有四面云山、极望澄鲜、林深石润、小普陀、清虚玉宇、池上居、农乐轩等。四面云山。在山庄东北角,与千像寺相邻,在《钦定盘山》志中没有著录,而在同治年间所绘《盘山图》中却有此一景,可见四面云山应为乾隆十九年以后扩建的。现存一高大台基和叠石。

极望澄鲜:在行宫东北高敞处结亭曰“极望澄鲜”现不见基址。

小普陀:靠近山庄北墙的西岗夹谷中,水至此流入一潭,潭边原多竹。水潭东北建一重檐攒尖,刻木为壁的方形亭,供奉观音,潭水被视为落伽大海,故名小普陀。遗迹多已不存,仅存嘉庆诗刻于一巨石上。

极望澄鲜:位于小普陀东,当地人称为“火道”。现存用花岗石堆砌的假山保存完好,建筑应为读画楼遗址,卵石铺路保存尚好,假山前有一巨石,一面刻“林深石润”,另外三面均有乾隆题诗。

清虚玉宇:在小普陀西南,层岩飞翠东北的高岗上,为一道家建筑,当地人称之为“玉皇阁”。主体建筑里一圆形高阁,四周有廊庑。南有殿,东西有配房,平面外方内圆,所处地势很高,可俯视层岩飞翠。乾隆八景之一。现存基址。

池上居:在东涧西岸,太古云岚东北,从太古云岚到池上居入口有两崖对峙,中间以砖石砌成门楼,称“披云栈”,又叫“款烟霏”。入门则进入池上居。以水池为中心,有北房和西配房,自北向南有三池,呈阶梯状排列,最北一池为圆形,其余二池为半月形。池旁原有大量叠石,1975年修盘山水库被拆去大半。池东有涵碧亭,北房后有琴峡亭,今存基址,水池已被泥沙淤满。

农乐轩:在寿萱堂南、东涧西岸,有一片平地,泉甘土肥,在地的北边建屋,称农乐轩。南侧建亭,称南轩,为皇帝劝农耕种的地方。现存柱础和基址。

⒉西涧区:西涧区当地名为南涧,是盘山水势最盛的一条涧。自北向南有贞观遗踪、众音松吹、小石城、婉娈草堂、四面芙蓉等景观。

贞观遗踪、千尺雪:在行宫西北,地处涧底,相传唐太宗东征时路过此地,曾在一巨石上晾甲,故称此石为晾甲石,乾隆皇帝也在东崖壁上刻有“贞观遗踪”四个大字。这里地处峡谷,诸峰之水汇集而来,水石相撞,跳珠喷玉。乾隆将这里比做寒山千尺雪,崖壁上也有御书“千尺雪”三个大字。大字周围石上还有多首乾隆题诗。在西岸有一三间小房,房前通长廊与水石中的小榭相接,水榭是欣赏千尺雪的地方。此处除摩崖题刻外,基址均已无存。

小石城:在涧西岩的高岗上,现烈士陵园和荣军疗养院院内,有大片巨石相互叠压,占地近万平米,堪称奇观,当地人称之为石海。边缘邻大涧处一巨石刻上刻有乾隆的小石城诗。石前有亭,今存基址。

众音松吹、婉娈草堂:在大涧东侧的一组建筑。主体建筑是婉娈草堂,是仿董其昌《婉娈草堂》画而建,在此水声与松声相和,悦耳动听,在附近的林木茂密处,有翠市亭、清啸亭和松湍流韵等景。在众音松吹以南,太古云岚墙外西北角,有三座圆形水池(当地人称之为眼镜湖)和大片的基址和叠石。

四面芙蓉:在太古云岚西南,静寄山庄北的小高地上结一亭,亭仿李白的匡卢,为山庄的八景之一。今年此处被大量开山采砂,基址已不存。

3、山岳部分

及山庄最北的石佛山诸景,上有石佛殿、朵山亭、罨翠亭、半天楼、攓云亭、摩青亭、镜圆常照、泠然阁、雨花室、云林石室等景观。

石佛殿:在山的南坡半山腰处,内有石质佛像三尊,题材为西方三圣,中间主像高二丈四尺,两旁菩萨像高一丈八尺,是根据乾隆仿张僧繇的画而雕造的。佛殿毁于民国十六年,而佛像一尊毁于70年代末盘山水库修建工程中,另二尊于九十年代初迁至玉石庄,现为万佛寺主像。佛像颇具古意,相貌清癯,主像阿弥陀佛还留有胡须,大异于一般清代造像。石佛殿现存基址和乾隆“面目是真山”刻石。

朵山亭:在殿石佛下,现存基址,亭后有一巨石,刻有御笔朵山亭诗。

罨翠亭:在石佛殿东,附近有御题“濯烟扉”石,均不存。

镜圆常照:在朵山亭下,层岩飞翠西,相传原为感化寺,修建山庄时改建为竺招提寺,为山庄八景之一。在遗址中还发现有辽代砖瓦。

半天楼:在山的西坡平坦处建有高台,台上有楼作二层,面阔五间,歇山顶。乾隆在此多有提咏,为新增六景之一,今存基址。

攓云亭:在山的顶峰东侧,作八角形,现存基址。

摩青亭:在半天楼东北,仅存基址。由此北望,可见宫外山腰巨石上刻有“萝屏”二字,子高4.5米,为乾隆御笔。

泠然阁:在山的东谷,为一小建筑群,座西朝东的四合院式建筑,院内有一巨石,酷似手掌,上有御题“仙掌”二字,四周山石上也刻有乾隆诗,为新增六景之一。现存基址和院墙。“仙掌”石近年被开石者破坏。

雨花室:在泠然阁东北,四合院布局,室外栽有红梅。乾隆盛赞这里的红梅胜于御园。为新增六景之一。现存基址。

云林石室:在雨花室西北,是由巨石构成的天然石室。石上刻有御笔“云林石室”四字,石室和题字近年被开石者破坏。

二、桃花寺行宫

位于蓟县城东17华里的桃花山上,据道光《蓟州志》记载:“桃花山,在州东十八里,山有桃花,放时较他处独先,以此得名。山半有涤襟泉,纡曲流绕,碧澄可爱。有刹名桃花寺。东接皇陵五十里,为銮舆必经之路。乾隆十八年建行宫于山半。”桃花寺行宫有乾隆御题八景,即:湧晴雪、小九叠、吟晴簌、坐霄汉、云外赏、涤襟泉、点笔石、绣云壁

桃花寺行宫于民国间被毁,现存基址。

三、隆福寺行宫

位于蓟县城东北50华里的隆福山下,隆福寺行宫因左侧有隆福寺而得名,隆福寺即为皇帝驾崩入葬之前的暂安之所,隆福寺行宫则是皇帝谒陵的最终驻地。隆福寺行宫修建于康熙年间,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重修,《乾隆御制诗》记载了隆福寺行宫六景,即:翠云山房、翠微室、碧巘丹峰、天半舫、挹霞叫月、翼然亭。

隆福寺行宫于民国间被毁,现存基址。

乾隆时期,是中国造园艺术的鼎盛时期,从乾隆三年到乾隆三十九年这三十多年间,皇家建园几乎没有间断过。新建、扩建的大小园林仅在北京及附近各地的,总计有一千五六百公顷之多。营建规模之大,是为宋以来所未有的。就园林性质而言,有建在皇城之内的“大内御园”,如西苑、建福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花园;有建在风景优美的地方作为皇帝长期居住,进行政治活动的“离宫御园”如畅春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有建在近郊、远郊和畿辅各地,宫皇上短期驻跸游玩的“行宫御园”如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春熙园、乐善园、南苑行宫、汤泉行宫、静寄山庄等。就园林形势而言,几乎包罗了中国古典石园林的全部形式;有庭园、小型人工山水园、大型人工山水园、大型天然山水园。静寄山庄作为继承德避暑山庄之后第二大天然山水园,造园艺术也颇具特色;桃花寺行宫、隆福寺行宫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极具研究价值。

蓟县清代行宫遗址虽然仅存基址,但它的人文背景和它所蕴含的文化现象及其丰富。从历史角度看,乾隆是皇帝,但他还是文人。造园、造景是古代文人寄情于山水的一种物化表现,他们造园于方丈,借景于斗室。但是他们都没有乾隆这一文人皇帝的经济实力,乾隆在他统治期间如此大规模的造园,一方面表现了他固有的文人情怀,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作为一个满族皇帝对汉族文化传统的尊重,并不难看出其政治目的。因此,蓟县清代行宫遗址是我们研究清代历史文化的重要例证。

世界文化遗产

  •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屹立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北红山上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布达拉宫缘何而建,一说是因为发展需要,松赞干布为巩固政权,将统治中心从山南泽当一带迁至拉萨,为了防御外来侵略,于是在拉萨红山上建造了红山宫,这是布达拉宫最早的称谓。另一说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

  • 鼓浪屿
    鼓浪屿

    鼓浪屿是厦门西南禺的一座小岛,面积1.77平方千米,以700米宽的海峡与市区相隔。岛上四季如春,岛上树木丛生,丘陵起伏,有海上花园的美称,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因为岛上有一中空巨石,海浪拍击声如鼓鸣而得名。岛上最高处叫日光岩,附近有民族英雄郑成功当年训练水师的水操台遗址。海边有菽庄花园,花园旁边的金

  •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是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镇,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4′,北纬26°52′。 古城位于县境的中部,海拔2400余米。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代皇帝及皇后之陵墓的简称,在北京西北约44公里的昌平县天寿山下的小盆地上,面积约40平方公里。从德胜门驱车直下,向北经沙河、昌平就可到达十三陵了。十三陵十三座墓陵的建筑布局、规制等基本相同,只在面积大小、建筑繁简等方面略有差异。其中明成祖朱棣所葬之墓——长陵,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