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旅游分享> 陕西省> 西安市> 雁塔旅游

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是陕西师范大学直属的学术文化单位,西安市行业(民办)博物馆一类博物馆。博物馆于2006年7月建成并开馆,馆舍建筑面积4645平方米,展室面积2100平方米,由历史文化馆、陶瓷艺术馆、书画艺术馆和妇女文化馆四个分馆组成,现有各类藏品2000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11件,三级文物69件,常年对外免费展出。

博物馆收藏了大量西北少数民族和古丝绸之路沿线历史文物和艺术品,许多藏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其中妇女文化馆收集了我国56个民族的嫁衣,从独特的视角和切入点,以中华嫁衣为主题,集中展现了我国各民族的婚娶习俗和各民族独具特色的嫁衣文化,体现各民族同胞在对待生命、文化与性别观念上的差异,每件嫁衣背后都蕴藏着本民族的民族习俗和文化内涵,是全国独一无二以嫁衣为主题,展示民族特色与风采的展馆;除此之外,妇女文化馆还收藏有维吾尔族、达斡尔族、满族和鄂温克族的摇篮、苗族背小孩的刺绣背兜等实物,集中展现了部分少数民族的生育文化;博物馆还收藏了元蒙时期的一份记录我国吐鲁番地区女奴交易的回鹘文契约摹本,和反映古丝绸之路上和我国古代各民族民族融合的唐三彩、陶制胡佣、辽代绿釉扁壶等文物。这些藏品作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辅助和延伸,在弘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博物馆开馆以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共接待参观者近10万人,年免费开放超过300天,接待的参观人员有来自国务院、教育部、中科院、全国妇联、新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西藏自治区党委,陕西省委统战部、省市民委宗教局、省政协等单位的领导;还作为陕西省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参观学习基地,多次接待参加陕西省民族团结进步推进会议的各地市的民族宗教局、高校统战部负责人以及陕西省民委干部培训班学员;也有来自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伊犁师范学院、喀什师范学院、青海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学院和来自港澳台的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兄弟院校师生,以及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韩国、哈萨克斯坦、新加坡、泰国、捷克、南非等国家的客人。博物馆在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基本知识,开展爱国主义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博物馆先后被命名为“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博物馆结合国际博物馆日等时间节点,举办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活动。2012年5月开始,举行“小小博物家”活动,邀请西安市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弘扬各民族优良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011年5月,举办“三秦书月”主题公益活动——“了解嫁衣背后的故事”,将嫁衣背后的故事、各民族民间风俗文化和潜在学术研究价值向西安市各主要媒体、各高校学生代表做了详细介绍和说明。2010年5月,在全校范围内举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基本知识答题竞赛活动。另外,还在西安曲江开元广场、兴庆公园等地参加西安市文物系统组织的纪念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现场散发含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宣传材料和画册。

作为陕西师范大学学术文化单位,博物馆加强对藏品的调查研究,挖掘其学术价值。妇女文化馆馆长屈雅君带领研究团队,历时十多年,走访了包括我国台湾地区在内的56个少数民族及民族分支的聚居地,对中华各民族嫁衣文化开展深入调查,经过考察、问卷、调查、收集、整理等工作,记录下了各民族原生态的婚嫁习俗和手工艺传统,解读了各民族嫁衣中的生命、文化与性别差异,并从个人及家庭、婚姻观念、性别观念等方面对调查问卷进行综合分析,以访谈录、问卷和琐记等形式记载了各民族嫁衣背后的故事,出版有专著《阅读织物上的历史――中华嫁衣文化调查》(获第十届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纪念文集《成长家园:妇女文化博物馆十年行记》。

博物馆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做客“博物馆大讲堂”和“走进博物馆系列讲座”,为师生讲授博物馆知识,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先后邀请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讲授《新时期的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原陕西省文化厅厅长余华青讲授《陕西文化发展的战略与思路》、台湾民间博物馆协会理事长贾裕祖讲授《民族的瑰宝——木板年画》、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懋镕讲授《流失海外的中国古代青铜器》等,使师生从专业的角度认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

在重视发挥博物馆教育作用的同时,博物馆也为学生,包括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锻炼机会。每年都会遴选培养2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50名左右学生志愿者讲解员,利用课余时间挖掘整理历史文物和艺术品,了解每件藏品后面的故事和文物价值,并在接待活动中传播给前来参观的师生和朋友,同时使学生在讲解服务中感受和学习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各民族团结进步的优良传统。

世界文化遗产

  •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屹立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北红山上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布达拉宫缘何而建,一说是因为发展需要,松赞干布为巩固政权,将统治中心从山南泽当一带迁至拉萨,为了防御外来侵略,于是在拉萨红山上建造了红山宫,这是布达拉宫最早的称谓。另一说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

  • 鼓浪屿
    鼓浪屿

    鼓浪屿是厦门西南禺的一座小岛,面积1.77平方千米,以700米宽的海峡与市区相隔。岛上四季如春,岛上树木丛生,丘陵起伏,有海上花园的美称,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因为岛上有一中空巨石,海浪拍击声如鼓鸣而得名。岛上最高处叫日光岩,附近有民族英雄郑成功当年训练水师的水操台遗址。海边有菽庄花园,花园旁边的金

  •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是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镇,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4′,北纬26°52′。 古城位于县境的中部,海拔2400余米。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代皇帝及皇后之陵墓的简称,在北京西北约44公里的昌平县天寿山下的小盆地上,面积约40平方公里。从德胜门驱车直下,向北经沙河、昌平就可到达十三陵了。十三陵十三座墓陵的建筑布局、规制等基本相同,只在面积大小、建筑繁简等方面略有差异。其中明成祖朱棣所葬之墓——长陵,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