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宝塔山公园

  • 导游作为中日友谊梅樱园,园内遍植镇江七个国际友好城市的市树市花,有中国的梅花、日本的樱花、美国的玫瑰、加拿大的红枫……园内建筑也极富特色,既有中华园林格调,又有日本园林风韵,主要景点有僧伽塔、龚自珍诗碑、学子亭、红梅阁、楠香亭、祈天池、樱花小筑…… 公园的最佳游玩季节为2月至5月,早春时节园内数千株...[详细]

南山风景区 AAAA级景区

  • 导 游 竹林寺:相传始建于东晋,在雍正年间全盛一时,全寺有殿宇259间。因战争不断,竹林寺,最终毁于抗日战争。目前仅剩下金刚殿(天王殿)、林公泉和挹江亭。 招隐寺:从竹林寺漫步至招隐,在接近招隐的路上,蝴蝶会越来越多。招隐山门上“城市山林”是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的真迹。米芾父子在南山生活了整整四十年,...[详细]

五柳堂

  • 导 游 第一进为楠木厅,第二进为斜厅,第三进为0厅,均为面阔三间的硬山式平房。楠木厅系明代建筑,梁架、立柱均为楠木,梁架用才硕大,立柱呈棱柱状,顶部有卷刹,做抬梁,次间山面无脊柱。这种宋元遗制实例甚是可贵。 斜厅建于清代前期,整个屋身斜形而立,与楠木厅不在一条中轴线上,颇具个性。0厅与斜厅依回廊相连...[详细]

西津古渡街

  • 导 游 西津古渡街在古代位于长江边,设0头。当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此登岸前往江南。街两旁至今还有毗邻相连的座座雕花木楼,是当年的香火铺。 街中央有江南唯一的-过街石塔,建于元代,为元武宗海山皇帝命建造元大都白塔寺的工匠刘高主持建造。石塔塔基的东西两面都刻有“昭关”两字。按照佛教的解释,塔就是...[详细]

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

  • 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位于镇江市西津渡古街五十三坡上,小码头街东端。此馆1982年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镇江市博物馆馆址。 1858年6月26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开辟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小码头一带沦为英租界。1864年英国开始在云台...[详细]

崇实女中旧址

  • 镇江崇实女中始建于1884年,系美国卫理公会创办,是长江流域最早的女塾,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曾在此就读和执教。这里是赛珍珠念念不忘的故园,曾被誉为“南国女宗”“女学前锋”。1952年收归公办,更名“镇江市第二中学”,男女兼收,2004年增挂“茅以升中学”校牌。2013年复办女中,定名“镇江崇实女...[详细]

京口闸遗址

  • 京口闸位于江苏镇江,是江南运河上的第一座闸,堪称漕运咽喉、交通枢纽,历经唐代至清代,民国时期填埋为路。2011—2012年,考古揭示出唐代堰(闸)及北宋至明清京口闸东侧闸体、河道、码头、道路、碑亭等遗迹,出土唐代至民国时期陶瓷生活用品、祭祀供器等各类遗物,其中两件元代青花香炉尤为珍贵。京口闸遗址是大...[详细]

晋陵城城址

  • 晋陵古城墙遗址,在镇江东北郊五里之花山湾,1984年发现。镇江博物馆进行勘查和试掘。古城利用自然山丘,取土夯实建成。现尚可见夯土层剖面及圆木夯打的柱窝痕迹,夯层厚约6~10厘米、夯窝径约4~5厘米。残存的城墙呈门字型,东城墙全长约700米,北城墙全长约1400米,南城墙全长约1200米,西城墙全长约...[详细]

世界红十字会江苏省会旧址

  • 世界红十字会江苏省会旧址 1929年,江苏省会迁至镇江。镇江的伯先路——京畿路原名南马路,始建于清光绪末年,临街建有浸礼会教堂、内地会教堂、内地会医院等教会建筑,蒋怀仁医院、屠家骅公馆等仿欧洲古典建筑,镇江商会、世界红十字会、江苏省会等中西结合型制建筑,,仿西方门楼式公用建筑,广肇公所这样颇具客家风...[详细]

世界红卍字会江苏省会旧址

  • 世界红卍字会江苏省会旧址为中国江苏省镇江市的一处历史建筑,位于市中心润州区京畿路82号。 1923年,世界红卍字会成立镇江道院,又名红卍字会江苏分会,1934年扩建,中西合璧风格,共有52间。2019年3月,世界红卍字会江苏省会旧址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镇江江边自来水厂旧址

  • 镇江江边自来水厂旧址原在龙窝口江岸,1924年6月建,初名镇江第一救火会自来水厂。水厂设备简陋,设于江边的取水口,仅搭设一间芦席工棚。 2019年3月,镇江江边自来水厂旧址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广肇公所

  • 广肇公所,是江苏省镇江市著名的近代历史建筑物,位于镇江市城西伯先路,对面便是镇江市历史博物馆,为江苏省文保单位。 广肇公所,是古时广东广州、肇庆两府商旅来镇江经商的同乡会建筑。 它原在中华路菜场南面有其基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现址。 公所面积约600余平方米。朝西大门,用磨砖砌成,上有挑檐...[详细]

莲花洞遗址

  • 莲花洞,在白龙岗的北坡之上,是沿三迭青龙石灰岩的裂隙溶蚀而形成的一个石洞。莲花洞,四山环合,石罅多生。昔有僧于洞中得龙骨数斛,号白龙洞。洞前一石,状若莲萼,天然自成,故又得此名。清代诗人汪懋麟有“探奇访古洞,玲珑若天辟”之句。洞内颇宽敞,其主洞有12米长,最宽处6米左右,最窄处不到3米。洞内曲折深邃...[详细]

柳诒徵墓

  • 柳诒徵墓在镇江市官塘乡朱家岗。 柳诒徵,字翼谋,镇江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学家、图书馆学家和爱国主义者,曾历任东南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文史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长期任江苏省国学图书馆馆长。著有《历代史略》、《中国文化史》、《东亚各国史》、《中国版本概说》等专著和学术论文13...[详细]

龙脉团山遗址

  • 龙脉团山遗址位于镇江市润州区的团山路,就在“君临南山”的楼盘附近,是镇江市区保存较少的商周时期台形遗址之一。自1959年南京博物院对宁镇山脉及秦淮河地区“湖熟文化”遗址普查时发现后,龙脉团山遗址一直保留至今,是镇江保存较好的“湖熟文化”遗址。 龙脉团山长60米,宽50米,高出地面5米,顶部平坦,整个...[详细]

陆小波故居及墓

  • 陆小波故居位于市区打索街68号。故居为清代传统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共四进,沿中轴线排列,最北附生活厢房。一、二进为平房,第一进东为大门。第二进门上为八仙上寿磨砖雕花图案,较为精致。第三进设有卷棚,为对合大厅,天井内有过廊式半亭。第四进为雕栏二层小楼,为陆小波起居室,上下皆为三间两厢,呈“凹”字形...[详细]

山巷清真寺

  • 清真寺位于城西山巷路东今清真寺街,又名西大寺,初创于康熙年间,迭经兴废,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1982年又重新整修。寺四周为青砖围墙,条石基础,有门楼,上置斗拱,对门有照壁。大门内有门廊明间、过厅、走廊,大殿面阔五间,硬山式,前有廊檐,梁上绘彩画,迎面为大槅扇,两侧设券拱门。殿内用为宗教仪式。...[详细]

章岷墓

  • 章岷墓,位于镇江市南郊的黄鹤山麓、林隐路东侧。1974年7月发现,由镇江市博物馆发掘整理,为一长方形竖穴砖石墓,墓四壁均以29.5×14×3.8厘米的青砖错缝砌成,墓顶用6块长1.55米、厚O.16米,宽O.61~O.77米的长条石板横盖而成。墓室长3.5米,宽1~1.04米,高1.25米,墓向25...[详细]

镇江合作蚕种场旧址

  • 镇江合作蚕种场旧址位于城西四摆渡蚕种场和江苏科技大学西校区内。清末民初镇江开始发展蚕桑业。民国间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为繁育优良蚕种,推广新法养蚕,以提高丝绸产品的质量,促进全国蚕业经济的发展。于民国十五年(1926)在镇江四摆渡创建了镇江蚕种制造场。该场创办伊始,成绩斐然,其繁育的优良蚕种深受江浙一带...[详细]

镇江商会旧址

  • 镇江商会旧址位于城西伯先路73号。1929年由陆小波先生用北伐军归还镇江商会20万借款中的4万元建造而成。该建筑占地面积约1891平方米,为砖木结构,青砖叠砌,有房屋78.5间,为三层楼式,整个建筑呈长方形。正门朝南,迎街面东另造一大门楼,南面门楼为西式墙面,砌8个方形砖柱,中部大门上凸出,砖砌券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