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家山遗址

  • 戴家山遗址,位于镇江市东郊丹徒镇长江右岸边,呈长条形岗地,约高出江面20米。面积长约60米,宽约40米,1985年,镇江博物馆进行试掘,发现一座灰坑,内出土一定数量的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陶器,打制石器原料均为黑色燧石,包括石核尖状器、刮削器,其中尖状器和刮削器种类较多,磨制石器有斧、铲、锛等,陶器有...[详细]

丹徒两周墓群

  • 主要分布在丹徒县大港至谏壁一带的低山丘陵和岗地上。据南京博物院1984年普查,在烟墩山、磨盘墩、荞麦山、北山顶、青龙山、王家山、粮山、黄泥山、双墩、魏家墩等地均有分布。自1954年发掘烟墩山“宜侯”墓以来,到目前为止,已发掘整理的还有:烟墩山二号墓(1984)、磨盘墩墓(1982)、荞麦山母子墩墓(...[详细]

丹徒团山遗址

  • 团山遗址,位于丹徒县高资镇赵家窑村和招甸村之间。1957年发现,1987年发掘。遗址是一处高出地面7米的台形遗址,面积约3000平方米,发掘38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5~6米,分为11层,清理房屋基址1处,灰坑13座。 遗址的时代相当于夏代至春秋中期,夏代层内炊器以陶鼎和陶甗为主,还有陶罐,生产工具...[详细]

磨盘墩遗址

  • 磨盘墩遗址 该遗址位于丹徒县大港镇以东港区范围内的黄土岗地上,北距长江550米,磨盘墩为高6米的圆形土墩,面积240平方米,1980年发现,1982年南京博物院发掘,发掘面积88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3米,分上下两层,包括新石器时代和西周时代遗存。 新石器时代层出土遗物比较丰富,仅细石器就有5400...[详细]

烟墩山墓地

  • 烟墩山土墩墓,是解放后在江苏省镇江市发掘的重要古代墓葬。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大港镇东烟墩山南麓斜坡上60米方圆内。 1954年考古发掘出土青铜器12件,随葬物主要是青铜礼器,有鼎、簋、鬲、盂、觥等,其中其中有一件“宜侯夨簋”,内有铭文126字,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据著名学者郭沫若、唐兰考证,...[详细]

殷氏宗祠及笃行堂

  • 黄墟殷氏宗祠初建于1540年,1802年重建,2004年被列为镇江市文保单位。重建后的宗祠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据介绍,在殷氏宗祠修缮过程中,国内古建行业修缮保护的顶级企业专家——苏州香山古建筑园林专家全程参与和指导。修缮后的宗祠建筑全为砖木结构,挑檐、斗拱,垛墙,横衍,镂窗精美齐全,砖木石雕,古...[详细]

儒里朱氏宗祠

  • 朱氏宗祠位于姚桥镇儒里老街北街上。朱氏宗祠的类别是古建筑的坛庙祠堂,年代是明朝,使用单位是朱氏宗祠修缮委员会。原有门厅,中厅,后厅,为南宋理学家朱熹嫡裔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建,祠堂坐东朝西。2007年修缮前仍存三进17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第一进门厅面阔五间,对面为大照壁,中间形成广场...[详细]

四脚墩土墩墓群

  • 四脚墩土墩墓群位于丹徒镇西南部高低起伏的丘陵岗地上,六座土墩墓,呈半弧形分布在隆起的高岗上。在土墩墓群的东部30多米处有一保存完好的台型遗址,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十分丰富,是一处湖熟文化遗址,遗址和土墩墓隔着开阔的洼地遥相呼应。 四脚墩土墩墓群原有6个土墩墓构成,大型的高约6米,直径约50米左右...[详细]

魏家墩土墩墓

  • 魏家墩土墩墓取名于它所在的村名,位于镇江市丹徒区魏家墩,属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土墩墓,是镇江沿江地区仅存的未发掘土墩墓。现为省级文保单位。 魏家墩土墩墓直径有60米,高约6米,孤立在一片待开发的杂草丛生的空地上,为传说中的吴国王侯墓地。在魏家墩土墩墓的南面仔细观察,发现土墩墓的底盘应该远比现在看到的要...[详细]

赵子禠墓

  • 赵子禠墓,即赵氏佳城,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大港街道北山行政村车碾口村北烟墩山东麓仙墓山,是大港的赵氏始祖赵子禠及其家族墓地。是镇江为数不多的宋代贵族墓葬,对研究宋王朝皇室南迁和宋代墓葬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赵子禠是北宋太祖赵匡胤六世孙,根据《大港镇志》记载:“赵子禠,字志南。靖康末年(1126年...[详细]

圌山炮台遗址

  • 圌山炮台遗址位于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大港东十七里五峰山下的二矶头。 圌山炮台依山面江,地势险要。该炮台建于1840年,炮台阵地分两处,一处在山脚下,凸出江面,暗堡式,弧长约20米,呈扇形,四口;另一处中部斜坡下靠江处,现存母堡三口,暗堡式,进深12米多,子堡七口,全长约60米。另外在“山谷”里有弹药...[详细]

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 AA级景区

  • 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原址为宝堰镇“怡和酒行”,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68平方米。该建筑建于1921年,1982年3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具有典型的中西结合的建筑特色,设计科学,构思精巧,工艺考究,属苏州园林建筑风格。 令人稀奇的是,宅院设有更楼,哨楼,空中...[详细]

报恩塔

  • 报恩塔位于圌山之巅楞俨寺侧,砖石结构,高七层,明崇祯年间秦观阳所建。 陈观阳,镇江丹徒人,自幼家境贫寒,经悬梁苦读,终于考中进士,官至明代吏部尚书。为报答家乡父老养育之恩,鼓励后辈认真读书,倾其历年积蓄建成此塔,命名“报恩塔”。后来,此塔竟成长江航道上的标志。溯江而上,这是航行者见到的第一座塔,故又...[详细]

断山墩遗址

  • 断山墩遗址位于丹徒县丁岗镇东南,太平河北岸,西距镇江市区16公里。1957年发现,1981年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合作进行发掘。 遗址为长条形土墩,高出四周农田7米,总面积2.4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2.5~4.5米,多层次叠压,建筑基址有长方形烧土面及柱洞,其旁有9座墓葬,除2座成人残墓...[详细]

箭洞

  • 箭洞 箭洞位于主峰西南山脊,顶高百丈,远看有如悬空而架的天桥,两边巨石突兀,中间山壁洞穿,传说是后羿射日时一箭误穿而形成的。圌山上洞穴很多,但均非石灰岩溶洞,而是地壳运动的结果。譬如箭洞,地质学上称为天生桥。圌山的洞穴都有很好听的名字,什么仙人洞、葛仙洞、滴水洞、鸽子洞、蝙蝠洞、盘蓝洞、观音洞、透天...[详细]

冷遹旧居 AA级景区

  • 冷遹旧居位于我区辛丰镇黄墟老街,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主楼一幢和厢房四间,砖木结构,为中西合璧风格的花园式建筑。1989年被丹徒县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镇江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镇江市...[详细]

绍隆寺

  • 绍隆寺 绍隆寺位于圌山北面,始建于宋绍兴(1131—1162)年间,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重新修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玄烨首次南巡,驻跸镇江金山,赐绍隆寺为金山寺下院,后又赐为安葬祖师塔院。历史上绍隆寺也曾叫做莲觉寺、灵觉寺。绍隆寺在“文革”前有灵塔近300座。清代金山寺十四位高僧均安息...[详细]

冷御秋故居

  • 冷御秋故居位于丹徒黄墟镇。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是一处独院住宅,主楼为一幢坐北朝南中西合璧式的两层楼。 冷御秋,丹徒黄墟镇人,曾与赵声等共同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他作为广西民军帮统出师北伐援鄂。1912年元月,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授予他中将军衔和文虎勋章,委任他为中华民...[详细]

新四军四县联合抗日会议旧址

  • 新四军四县联合抗日会议旧址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 新四军四县联合抗日会议旧址系乡绅张家的“怡和酒行”楼房及宅院,占地约6亩,是座当地著名的民宅建筑。 抗战初期,陈毅司令员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1938年6月14日,一支队驻宝埝前隍村,陈毅与王必成等住“怡和酒行”楼房及宅院。当...[详细]

镇江香山寺

  • 属于宁镇山脉的香山,位于高资境内,山麓有一座始建于唐朝的寺庙,这座寺庙虽没有灵谷寺等寺庙的名气大,却很不一般,它的存在证明了高资在唐朝时的繁盛。它就是香山寺。历史由来唐朝时期,高资因良好的港口位置而成为江淮要冲,“舟车之轻从,邮置之经绎,漕运之转输,军期之传送,未有不由此途者。”有两位唐朝名人在高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