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城景区 AAA级景区

  • 两弹城景区位于梓潼县城西郊长卿山脚下,与梓潼县城隔江相望。景区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机关旧址为主体,东起潼江、西至何家湾、南临长卿山、北倚西记沟,总面积约1.15平方公里。现存有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仿苏式建筑物167栋,其中包括“两弹元勋”院士宿舍、张爱萍将军曾住过的招待所(现称“将军楼”)...[详细]

翠云廊公路

  • 翠云廊公路南起七曲山大庙,北止于剑阁县,全长约50公里,公路两旁生长着近8000余株古柏(含剑阁至阆中段的翠云廊),号称“三百里长程十万树”。 由近万株行道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民间又叫“皇柏”,也称为张飞柏,传说是当年三国名将张飞驻守蜀国阆中时号召人民所植,据史料及民间传说,古柏是历代开成的群体,其...[详细]

翠云廊公园

  • 翠云廊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建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可与罗马大道媲美的世界奇观。被誉为“三百里程十万树”的天下奇观。沿剑门关南行,可看到婉蜒于剑门崇山峻岭之中的三百里古驿道,古驿道始于西周,青石铺路,以古柏夹道,古柏参天,绿荫蔽日,夏不知热,冬不知寒。还有珍奇的松柏合一树——松柏长青树。 翠云廊,她像...[详细]

古蜀道

  • 古蜀道贯穿川陕之间。山峦起伏,急流纵横,数百公里,处处险峻,自古号称“难于上青天”。千百年来为进出川陕的唯一通道,其间有峭壁如削,诗意悠然的清风峡、明月峡;有山环路绕,曲折盘旋的七盘关;有古柏参天,苍劲雄浑的翠云廊;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古来兵家征战不休,号称险绝天下的剑门关。古蜀道旅游区有两大特...[详细]

七曲山风景区 AAAA级景区

  • 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是1994年10月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林场批字[1994]150号)建立的。它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国家森林公园。林业科学家称它为“森林化石”,旅游者称它为“蜀道翡翠”,文人雅士称它为“翠云明珠”。 一、基本概况 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梓潼县七曲山上,距梓潼县城最近端3公...[详细]

送险亭

  • 梓潼“东北界连龙剑,群峰苍翠于丹霄,西南壤接潼绵,曲嶂逶迤于绿水。坡陀山势渐就平衍,蜀道之险至此将尽。”这是前人对梓潼形势的描述。梓潼县北10里有个送险亭,她的建造和命名,颇有深刻意义,不同于一般风景设施。清朝咸丰年间梓潼知县张香海在《重修送险亭碑记》中写道:“送险亭……言蜀道之险,由此而尽,故以送...[详细]

瓦口关

  • “瓦口关”位于五妇岭,梓潼城北十里,古金牛道南端,关壁刀削,苔绿斑斑,藤蔓倒悬,古人据险为关。蜀道沿龙门山脉向南,穿岩过岭,直转陡下,过关,路渐缓。岩坡皆长柏树,负势竞上,互比高下。林涛涌关,潼江如练。 “瓦口关”扼控三巴,屏障西南,为兵家争战之地。 《三国演义》第七十回“猛张飞智取瓦口隘”一役便是...[详细]

卧龙诸葛寨

  • 梓潼城西三十里有卧龙山,亦名葛山、亮山。《舆地纪胜》载:“葛山,亦名亮山,昔诸葛北伐,尝营此山,因名。”《蜀中名胜记》二十六卷亦载:“梓潼西南二十里(应为三十里,引者注)葛山,又名卧龙,相传武侯伐魏,驻兵于此。”历代方志及有关史籍均有蜀汉丞相军师诸葛亮北伐魏驻兵于此的记载。 诸葛寨又名牛头寨,山形椭...[详细]

兜鍪山

  • 兜鍪山又名大茅山、大帽山,位于县城之东14公里的玛瑙镇境内。光绪版《江油县志·山川》记载:“大茅山,在县东(指江油县之东,清代,大茅山为江油、梓潼、剑阁三县共管)一百六十里,即兜鍪山,相传五丁开蜀道,遗有兜鍪(古代武士头上所戴之帽名兜鍪),故名,民间又呼为大帽山。”《重修梓潼县志·山川》记载:“县东...[详细]

“两弹”城旧址

  • 中国“两弹”城旧址,是指当年为发展中国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研制“两弹”(-和-)的中心。 中国“两弹”城旧址,是当年为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增强军事实力,研制发展高能物理,热-的地方。 中国“两弹”城旧址,是曾聚集中国国家科技精英,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倾注心血,举世瞩目的人杰地灵之地。 中国“两弹”城旧址,位...[详细]

李业阙

  • 县城南郊2公里之李业阙,为墓阙。清咸丰《重修梓潼县志》载:“汉议郎李巨游(李业字巨游)墓,旧传在石马坝”。《后汉书·独行传》及《华阳国志·梓潼士女》记载,李业字巨游,梓潼人,少有志操,随博士许晃习鲁诗,西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经太守举荐,任官为“郎”。孺子刘婴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篡夺皇位...[详细]

卧龙山千佛岩石窟

  • 千佛岩摩崖造像位于卧龙镇五一村卧龙山顶。造像凿于东西长5.5米,南北宽5.2米,高3.2米的长方体石墩四周壁上,东西北三面凿三大龛,南面为石造像,未凿龛。总共造像1000余尊,故名“千佛岩”。均为唐代开凿。 东龛,圆拱形,高2.3米,宽2.5米,深2.2米,龛内有造像9尊,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供养人...[详细]

蜀王思妻台

  • 五妇祠、蜀王思妻台是梓潼五妇山的两处历史遗迹。《元丰九域志》及《华阳国志》记载,五妇山在梓潼县北十二里(五妇山今又名水观音),高四百二十丈。《蜀记》云,梓潼县有五妇山。秦王遗蜀王美女五人,蜀王遣五丁迎女,至梓潼,遇蛇拦路,五丁怕大蛇惊吓美女,即踏地大呼拽蛇,山崩,压杀五丁及美女,所有随行人员均被压杀...[详细]

司马相如读书石室

  • 司马相如,是我国汉代大辞赋家,大文学家。是继屈原之后启辞赋首创者。他给汉代和我国文学中,树以独特文体形式规范,他的“汉赋”对当时和后期、后世,都有极大的影响。一直到今天,这种格体新形文法仍是启发和效仿的特写格律,也唯之而稀贵。这种古风遗产,这位千古传留的大作家,与我梓潼有一定渊缘历史故事,我们不得不...[详细]

唐明皇幸蜀闻铃处

  • 县城之北20公里的七曲山中段有唐明皇幸蜀闻铃处。史载: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唐玄宗李隆基为躲避安禄山叛军进攻京都长安,怆惶率姬妃臣僚向西蜀进发。六月十四日到达兴平县马嵬驿,随侍之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等人,以为此次祸乱,全为宰相杨国忠欺上瞒下,误用0侫酿成,即鼓动军士逼唐明皇将国舅杨国忠斩首。杨国忠...[详细]

卧龙山诸葛寨

  • 县城之西15公里的卧龙山诸葛寨,《舆地纪胜》记载:“葛山,在梓潼县西二十五里,旧经云,昔诸葛北征、尝营此山,因名。内有景福院;石碑云,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置寺。又有石龛,云,贞观年造。”《蜀中名胜记》载:“志云,梓潼西南二十里葛山,又名卧龙。相传武侯伐魏,驻兵于此,见虎豹蛇虫势恶,自卧草中,兽...[详细]

西岩摩岩造像

  • 西岩摩崖造像位于县城一江之隔的西岩。现存唐宗造像在西岩之岩崖,从南至北依次编号1—5号。1号龛刻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圆拱形敞口,口宽2.8米,内宽2.5米,高3.5米,深2.2米。龛内原塑主佛、菩萨已毁,现存文殊、观音、普贤等3尊佛像,系1980年补塑。龛内西侧壁有坐佛34尊,小佛1...[详细]

御马岗

  • 御马岗位于县城之东10公里的马鸣乡境内。《舆地纪胜·蜀志》记载:“刘先主自葭萌(今广元昭化镇)起兵,义旗南指,梓潼县令王连,固守不降。先主不强逼,义而舍之。先主以堂堂之师,不加威区区之县,绕城而去。”王家佑教授所著之《汉晋春秋》云:“梓潼县城之东10公里有御马岗,传说刘备自葭起兵攻成都,兵至梓潼受阻...[详细]

梓潼双峰寺

  • 梓潼城南二十三公里处,有一古寺,曰“霜风寺”,山腰平顶之上有突兀而起的、形状相似的两个山峰,故又叫“双峰寺”,今双峰乡所在地。明朝时当地高第、高简考中进士,高节为探花,名噪一时,称之为“绵州三高”。高简由云南宦游回乡,热爱家乡风光,尝与寺僧夜游,见一轮明月从两峰之间徐徐升起,景色十分壮观,好象巨大的...[详细]

魏延祠

  • 魏延祠位于四川绵阳市梓潼县三泉乡白雀村,地处山间的魏延祠,有些落魄,有些荒凉,游人罕至,这对镇北征西勇猛忠诚定汉土的魏延来说,有些悲凉,有些凄惨,有些不公,但对“生有反骨”而遭“夷三族”的魏延来说,这样的祠堂,亦是难得的一种纪念。 西出梓潼县,沿梓潼往江油的安梓路行约15公里,就到了三泉乡白雀村,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