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寺经幢

  •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郾城实验中学内。相传彼岸寺在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重修,至清乾隆年有房近千间。寺碑“龙塔古篆”系彼岸寺经幢的俗称。经幢造型优美,高12.18米,幢基为石刻八角形海池,内刻波涛海兽、人物风貌、高山流水、亭台楼阁等。经幢构图古朴,气韵生动,底层为六角须弥座,各角透雕二龙柱...[详细]

郾城城隍庙

  • 郾城区城隍庙位于郾城西街沙河之滨,南临镇河铁牛,东望龙塔古篆,是依托郾城县城隍庙旧址而规划建筑的一处集燃香祭拜、祈求平安、观光游览、体验休憩于一体的宗教旅游场所。现有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房屋25间,共占地面积900平方米,拥有5000平方米的大型停车场。 庙内主体建筑群由南向北,布局结构合理,建...[详细]

郾城府君庙

  • 府君庙位于郾城区龙城镇前黄村。解放前占地二十余亩,有二阁十九殿,一座歌舞楼,石碑林立,翠柏苍松,是方圆几百里有名的道教圣地。根据碑文、县志记载和民间传说:西汉末年,刘秀带兵攻打盘踞在郾城和昆阳的莽军失利,遭遇崔府君救驾脱险,胜利后刘秀为祭神灵保佑而建此“南岳府君庙”。 府君庙盛于唐宋,毁于金元,复兴...[详细]

郾城九女冢

  • 壮观九女冢:九女冢,俗称九女城。位于郾城县城西北35里新店镇台王村。九座墓冢大小无异,分东西两排,东排五、西排四。南北长195米,东西80米,占地三亩余。长期以来,对墓冢年代、墓主姓名及其死因众说纷纭。其主要有四说:其一,金代九女避乱,遇贼不肯受辱同死其处,遂为九女冢;其二,九女与近族兄弟争其父遗产...[详细]

郾城文庙大成殿

  • 郾城文庙大成殿:郾城文庙位于老郾城城区黄河西路(现在郾城文化旅游局后院),古代时专供儒生聚学授书的地方。始称儒宫,为唐代元和年间溵州刺史高承兴建。元至正后相继扩建。明洪武三年改称孔庙。永乐年间又恢复原称。明清时代又修建了16间,高宗乾隆十七年(1752年)创建景文书院于文庙西侧,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古建...[详细]

陈氏家族墓

  • 陈氏家族墓位于源汇区大刘镇大陈村,墓地东西长144米,南北宽148米,面积约21300平方米,现存明清时期古墓约300余座,是目前漯河市范围内保存下来的最为完整的家族墓群。2008年6月,被市政府公布为漯河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家族墓因陈玑墓而闻名,陈玑墓位于家族墓地中央,其墓前立有“交龙御碑”。交...[详细]

东不羹故城

  • 东不羹城位于汝河与灰河交界处,地势险要,风景优美。从军事需要看,沙、澧、灰三河可做为天然屏障,城池就建在沙河南岸,依沙河顺势而建,略呈三角形。城周长5.5公里,现存高度1-1.5米,城内面积约7500000平方米。为防水患,在城墙西北角筑建长1公里的巨石大坝,河下为深潭,名曰“石墓潭”,传为楚平王葬...[详细]

河上街古镇

  • 河上街古镇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上街古镇项目,位于泰山路南段西侧,与开源森林公园毗邻。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总长约800米。具体项目有:牌坊楼、员外村、游客服务中心、悦来客栈、源汇寨墙、受降亭、炮楼、钟楼、鼓楼、绣球楼、演武场、书场、皮影、戏台、茶馆、沿街店铺等。...[详细]

胡国城遗址

  • 胡国城遗址位于舞阳县城东北31公里的胡城集村。城周长1,360米,有大量灰土、陶片、烧土、陶瓦、云纹瓦当、双面绳纹八砖、五边涵管残片等遗物、遗迹。...[详细]

简襄王城遗址

  • 城址位于舞阳县城西北30公里简城村。城墙已无痕迹。曾在南门外沙河岸见有夯土层。寨内土塘及沙河断崖有大量绳纹瓦砾,寨东南河岸坍露出战国墓,出土有陶俑,青铜剑,村内有嘉靖五年《重修龙兴庵记》石碑1块,上 书:”舞邑城北六十五里有古迹曰简城,乃前代襄王乐其地山环水绕,地势高耸,建都之城也”周襄王曾避弟难,...[详细]

梁氏祖茔碑

  • 梁氏祖茔碑位于源汇区问十乡问十村西,明朝末年山西梁姓由洪洞县迁移至问十村,梁氏祖茔碑是1930年梁冠英回乡祭祖时修建的。 梁冠英,生于1895年,源汇区问十乡问十村人,曾任国民党冯玉祥部第25路军总指挥,陆军中将。解放后任苏州市政协委员,1968年病逝。1930年,在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中原大战中...[详细]

凌云台遗址

  • 凌云台遗址是一个平面呈圆角方形的台地,南北长125米,东西宽120米,高出地面4—6米,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该遗址文化层堆积厚,从断壁上可明显看到灰坑、红烧土层、石器、陶器残片及人骨、兽骨。出土有完整的石锛、石凿、石斧等,陶器有鬲、豆、尊、瓮、罐等,陶器多为灰陶,纹饰多为绳纹,有少数篮纹和几何...[详细]

龙塔古篆

  • 龙塔古篆:在郾城区第一实验中学院内的苍松翠柏之中,有一座身形似古塔,底部由八根透雕蟠龙石柱支撑,且有古朴篆书刻于其上的柱状文物,这就是有名的郾城八大景之一的龙塔古篆。因其建于唐代佛教名刹彼岸寺内,且为记载彼岸寺兴衰始末及佛家传经之事,故史称“彼岸寺经幢”。又因其幢基为石刻八角形香水海池,且拥幢于其上...[详细]

鲁正堂碑

  • 郾城县鲁正堂碑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李集乡郭桥学校院内,碑身高1.70米,宽0.63米,厚0.10米,碑青石质,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公元(1850年)立。碑文主要是针对当地民间田宅土地买卖立户征税中存在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官方法律条文,条文明确了产行和业户的权利和义务,严禁匿契漏税,多索用钱,进而保护民...[详细]

南阁祭酒祠

  • 南阁祭酒祠:南阁祭酒祠也称许慎祭酒祠,位于郾城古城内东北隅。公元83年,许慎举孝廉,入京为南阁祭酒,因此,后人为纪念许慎而建的祠堂称南阁祭酒祠。该祠原占地三亩三分,坐北朝南,建大门三间,过厅五间,享堂五间,东西廊坊各三间,均为凤阁出厦。大门上挂“许南阁祠”横匾,门内有影壁,门外有石桥,即“一步三孔桥...[详细]

裴晋公祠碑

  • 裴晋公祠碑位于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裴城学校院内,该碑刻为《重修裴晋公祠记》碑和《重修裴晋公祠宇记》碑两通组成,是明代官府为纪念裴度、彰显裴度伐蔡历史功绩,重修裴晋公祠的记事碑。《重修裴晋公祠记》碑通高4.52米,碑额高1.17米,宽1米,厚0.34米,碑身高2.75米,宽1米,厚0.32米;《重...[详细]

三晋乡祠

  • 三晋乡祠位于沙澧两河交汇处漯河二中校内,原名关帝庙。漯河位居中原,交通便利,商贾云集。为方便联谊,晋商于清乾隆53年(公元1789年)修建了三晋乡祠,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当时三晋乡祠坐北朝南,前有山门,中有大殿,后有戏楼,非常壮观。20世纪初,随着朝代的更迭和交通方式的改变,漯河水运...[详细]

漯河山阳故城

  • 山阳故城始建于汉初,为山阳县城。公元前144年,汉景帝以昌邑为山阳国,封张当居为候,后又封梁孝王子刘定为山阳王。前141年,刘定卒,撤销山阳国;前97年改为昌邑国,武帝封其子刘髆为昌邑王,髆卒,其子刘贺继位;前63年,改昌邑国为山阳郡。三国时,魏曹丕废汉献帝,封其为山阳公(太行山南,曰山阳)。从有关...[详细]

苏进故居

  • 苏进故居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 苏进,生于1907年。1925年参加西北军,曾任排长、连长、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手枪团副团长等职。参加过北伐战争。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15军127团团长、44师师长,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总队长...[详细]

伊人黑玫瑰生态庄园

  • 漯河伊人黑玫瑰生态庄园隶属漯河伊人黑玫瑰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漯河市郾城区新店镇郭寺村,紧邻S320省道(洛周路),距漯河市区15公里。庄园始建于2008年,注册资金2000万元,是一处以玫瑰种植业为龙头,集玫瑰加工、旅游观光、保健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庄园。目前主营产品为玫瑰鲜切花、食用玫瑰及种苗。基地占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