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古镇 AAAAA级景区

  • 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有着近九百年的历史,有丰富的文化蕴涵。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居周庄。周庄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周庄也曾留下柳亚子、陈去病等人的足迹。 ...[详细]

少卿山遗址

  • 少卿山遗址,位于昆山市千墩镇东北,为一高5米的土山。原遗址面积4万多平方米,现存300多平方米。1958年发现,嗣后不断发现石器、陶器,1984年12月昆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苏州博物馆试掘。遗址文化堆积包含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遗存,上层为经后代扰乱的东周文化层。 马家浜文化层出土夹砂红陶宽...[详细]

天福三桥

  • 天福三桥位于苏州市昆山花桥镇天福庵北市梢,从东向西由万寿桥、聚福桥和永清桥三座古桥组成,年代为元至民国。聚福桥为单孔石拱桥,其余两座均为梁式单孔。 聚福桥旧名“富赢桥”,位于苏州市昆山花桥镇天福庵集镇北市梢,东西走向跨于旱泾河上,始建于元至正八年(1348),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建。由乡人周...[详细]

徐公桥乡村改进试验区旧址

  • 徐公桥乡村改进试验区旧址,位于苏州市昆山花桥镇徐公桥村东(现徐公桥小学内),徐公桥乡村改进实验区是我国第一个乡村改进试验区,是中国近现代农村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开创性实践,对其后的乡村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试验区旧址主要遗存建筑为大年堂。建筑坐北朝南,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清水红砖墙,红色机制砖瓦顶,面阔...[详细]

赵陵遗址

  • 赵陵遗址,位于昆山市张浦镇西南赵陵村,西距苏州城区约27公里。是吴淞江南岸约3公里处一座人工堆筑台状土山,面积1万平方米,高出四周8米余,有古河道环绕,是太湖地区典型的土台型遗址。西有吴县唯亭草鞋山、甪直张陵山和昆山千灯少卿山,东有上海青浦福泉山等古遗址,均处于同一纬度。 该遗址1984年初被发现,...[详细]

毕厅

  • 毕厅位于昆山城内的柴王弄21号,南临柴王弄,后临东塘河,始建于清中期。 解放后,毕厅由驻昆部队占用。原第一进沿街门屋以及第三进临河楼厅,毁于上世纪80年代的城建,现存的仅是第二进大厅。1991年6月15日,县政府与驻昆部队双方签定了调换土地的协议,毕厅划规昆山文联的书画院使用。 “毕厅”昆山城区唯一...[详细]

陈墓区公所旧址

  • 陈墓区公所旧址位于锦溪镇天水街与下塘街转角处。民国初期,昆山县、吴县陈墓各设自治乡公所,由乡董主持日常事务。民国十八年(1929年),昆山县陈墓为第六区,陈墓另设镇公所。民国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1936-1939),昆山县第六区区公所设在陈墓乡。民国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1942-1946),昆山县第...[详细]

刘过墓

  • 刘过墓在昆山市亭林公园内马鞍山东麓。 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江西泰和(一说吉安)人。以诗词闻名,是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过从甚密。一生落拓不羁,浪迹江湖间,殁后葬于马鞍山东侧。“文革-”中,墓被破坏,1983年修复,由花岗石砌造,平面呈八角形,周长11.5米,高约2米,顶部封土。墓...[详细]

五丰面粉厂旧址

  • 五丰德记面粉厂旧址,位于昆山市朝阳街道小澞岸社区小西门。昆山制粉工业化始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有识的粮商张国梁等筹集资金于民国31年(1942)建集丰面粉厂,同年,五丰面粉厂于正阳桥建成开业。民国33年7月,五丰面粉厂迁至小西门新建三层楼厂房,扩大生产,单磨增至7部,日产面粉500包。 现存的五丰德记...[详细]

余家当铺

  • 余家当铺原名"立三堂",位于昆山市千灯镇古镇社区典当里。余爱山在明万历年间(1619年)从安徽的休宁县到千灯吴家桥经商,通过父子两代创业,积蓄后成为富翁,并在此建造徽派建筑群,沿街设店铺、当铺,往里延伸为住宅等。“余氏典当”是由余爱山的第二代传人余尚德于清顺治年间在千灯镇上营建的徽派建筑群。余宅朝东...[详细]

玉山玉龙桥

  • 玉龙桥位于昆山玉山镇东门外,跨古娄江。建于梁(公元527年-528年),在清顺治十二年(1655)重修。 桥始建于梁大通年间(527-528),清顺治五年(1648)塌圮,顺治十二年(1655)由乡人周思、卢荣增出资修建,道光八年(1828)又重建。桥为花岗石质地三孔拱桥,长40米,宽4.3米,中孔...[详细]

祝甸窑址

  • 昆山市·锦溪镇·祝甸窑址,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的昆山市锦溪镇祝家甸村。是江南地区传统的砖窑窑业遗存。 祝甸窑产生于明末,现有遗存始建于清代,民国时期又作扩建,至今集中留存有十余座传统砖窑。 “田园建筑优秀实例”,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起的乡村传统建筑评选活动,旨在更好地鼓励和引导优秀...[详细]

巴城老街

  • 江苏省昆山市巴城老街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东西长200米,街道狭窄,仅容3人并肩同行。为了充分利用空间,两边民居、商店屋檐都向中间挑出,使老街显得更加狭窄,有“一线天”之称。 巴城老街延续着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两旁有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商店傍水而立,面街枕河,粉墙黛瓦,石岸斑驳,河埠错落有致...[详细]

抱玉洞

  • 抱玉洞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玉峰山顶芙蓉峰下,始建于宋代(960—1280年),洞口的上方为人字形,向阳,洞高2米多,洞内底部平坦,约8米左右。为供奉梁代慧向和尚所建。 据悉,当时,慧向初来昆山建寺时,年岁已高,生活条件极差,住在马鞍山的山洞里,又暗又潮,风、雨、寒、热,他全不在乎,克服了常人无法克...[详细]

陈三才故居

  • 陈三才宅位于锦溪镇下塘街的敦和里,建于清末。解放后,陈宅沿街建筑曾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吴县支行甪直营业所陈墓镇分理处。现存堂楼三座,建筑面积949.03平方米。2009年,陈三才宅列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陈定达(1902~1940),字三才,号偶卿,锦溪人。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民国九年(1920年),留...[详细]

度城遗址

  • 度城遗址,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淀山湖镇西六公里处,清陈元模在其《淞南志》里写道:“度城镇,淞南淀湖之滨,一统志载为黄巢所筑,邑志亦然。”始称“铎城”。唐乾符五年(878年),黄巢起义军南下沿长江东进来此,构筑城墙,改“铎城”为“度城”。 度城三面环水,是独一无二的水城,因此也叫“独城”。陈元模...[详细]

冯元堂

  • 冯元堂位于周庄镇南湖街,冯季文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冯宅坐西朝东,原前后共四进,现仅存居中的冯元堂。 冯元堂占地面积523.8平方米,建筑面积422.3平方米。两侧为走马楼,与后进居室楼相连。屋为两坡硬山顶,侧有观音兜。1952年,冯元堂划归为周庄中心小学校舍,后改为教师宿舍,现已空关。 ...[详细]

富春桥

  • 富春桥俗称“高板桥”,在江苏昆山市玉山镇北后街与东塘街交汇处,富春桥周边有东采莲街、西许文塘、北东门街、南北后街,南北跨于东塘河上。明洪武三十年(1398),由知县梁瑞建造,桥下有周忱、况钟题名。 明正统三年(1439)黄彦修捐资重建,道光四年重修。1997年市政府出资对桥进行了加固维修,1997年...[详细]

归有光墓

  • 归有光墓原位于昆山东南门内金潼里,因城建的发展,于1989年将归墓往东移300米,建在东大桥堍,沿城河岸辟地3.7亩,仍名“震川园”。(1507-1571)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昆山(今属江苏)人。人称震川先生。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太平寺丞。当时文坛上以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声势很大,他们极力主...[详细]

顾文康公崇功专祠

  • 顾文康公崇功专祠位于昆山亭林公园内,年代为清。 为了纪念顾鼎臣为家乡百姓办了件实事好事,在昆山百姓的要求下,嘉靖三十八年(1559),巡抚都御史张景贤具奏,请于昆山马鞍山下修建纪念祠堂,获得皇帝批准。昆山知县杨逢春奉诏将马鞍山下原来的慧聚寺建筑群中仅存的法华堂改建成为祭祀顾鼎臣的祠堂,朝廷赐额“崇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