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山遗址

  • 黄泥山遗址原名“高墟”、“太平山”,在江苏省苏州昆山市正仪镇东北部,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马桥文化春秋宋以后各时期的文化堆积,面积约4000平方米。1997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前,经考古专家多年调查论证发现,武夷山黄泥山遗址采集到的石制品属砾石石器文化传统,...[详细]

胡石予故居

  • 胡石予故居在蓬朗镇栈泾东路1号。胡石予先祖在明代末年,由安徽徽州迁居蓬朗镇,世代从商,在北街建有较大宅第。 位于蓬朗镇栈泾东路1号的胡石予故居纪念馆,总面积约200平方米的纪念馆,在保留故居原貌的基础上增加了纪念馆收藏功能,使参观者不仅得以走进胡先生生前的生活环境,更能深刻感受“爱国、博学、俭朴、至...[详细]

林迹亭

  • 林迹亭立于昆山市玉峰山南中部半山腰,是一座歇山式四角方亭。清道光十四年(1834)由两江总督陶澍所建,名“粤如旷如之亭”。亭子檐高2.7米、宽4米、长4米。亭上的楹联为鸦片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所题,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期间治水利偶过昆山,应县令之邀,登亭览景,即兴集范成大、陆游诗句,书楹联“有情碧嶂...[详细]

姜里遗址

  • 姜里遗址位于张浦镇大市的姜里村。姜里的地名源于吴越年间(907-960),秘书省秘书郎姜希业世居于此,并葬焉祖辄为唐朝扶阳郡王丰姜里及太公之名所自著欤。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昆山县政府曾派人前来挖掘地下藏物,起获金银器皿,文物宝藏无数,盛装二大车,移至县衙,文物后不知所踪。 1976年9月,...[详细]

景福桥

  • 景福桥在正仪老街中段,跨渭塘河,原名中心桥、中津桥。“景福桥”济人方寸水源长 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中,关于景福桥的记载。景福桥初为木桥,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里人朱光远改建为石桥,徐昂发曾为建桥作募疏。景福桥为东西走向,为花岗石单孔拱桥,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拱两侧顶石正中阳刻正楷“鼎...[详细]

金粟庵遗址

  • 金粟庵遗址在昆山市正仪镇绰墩村。元未名士顾阿瑛(号金粟道人)在其家祠辟金粟庵,成为昆曲的发祥地。原有古戏台、绰山亭等建筑,后被破坏,现存石拱古桥(广陵桥)、古银杏树一株。1997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顾阿瑛(1310-1369)本名顾瑛,阿瑛是朋友对他的昵称,又名仲瑛,字德辉,(1310...[详细]

锦溪丁宅

  • 丁宅位于锦溪镇丁家弄,坐西朝东,临锦溪市河,宅院长达百余米。 丁宅始建于清顺治年间,是江南典型的十一进深宅大院。光绪年间,丁氏子孙又重修前七进院落,并扩建了砖雕门楼和走马楼。现存轿厅、正厅、堂楼等五进。锦溪镇:昆山市辖镇。古名锦溪,年南宋改陈墓村,清改陈墓镇。1958年建淀西公社,1962年改陈墓镇...[详细]

锦溪文昌阁

  • 文星阁位于昆山市锦溪镇古莲池畔。始建于明朝,为三层楼阁式建筑,砖木方形结构,飞檐翘角,高15.6米,总面积约200平方米。历史上曾几经修葺。1991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星阁俗名“文昌阁”,又称“片云阁”,原在通神道院内,历来供奉“文曲星”。乾隆癸亥年(1743)因风灾大颓,清乾隆三...[详细]

锦溪镇古内河水道

  • 锦溪古内河水道总长度约6公里,两岸分布着古桥、驳岸、河埠、水墙门、过街廊棚等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建筑物。锦溪镇:昆山市辖镇。古名锦溪,年南宋改陈墓村,清改陈墓镇。1958年建淀西公社,1962年改陈墓镇,1965年改成茂公社,1981年改陈墓镇,1992年更名锦溪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23公里。面...[详细]

溥济桥

  • 溥济桥俗称“陈家桥”,东西走向跨于锦溪镇中市河,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青石单孔石拱桥,拱券分节并列彻筑。1991年公布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锦溪镇:昆山市辖镇。古名锦溪,年南宋改陈墓村,清改陈墓镇。1958年建淀西公社,1962年改陈墓镇,1965年改成茂公社,1981年改陈墓镇,1992年...[详细]

昆山市中山纪念堂

  • 民国25年(1936)4月15日兴建,当年12月5日竣工。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耗资2.3万元。时为昆山最大公共建筑。抗战期间曾遭日军轰炸,民国37年修复。1949~1966年长期作为大会堂使用。“文革-”中遭破坏,1987年重修。2003年,昆山市人民政府出资150万元重新修缮中山堂及四周环境,...[详细]

昆山文笔峰

  • 文笔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山镇玉峰山紫云岩之顶,为纪念昆山第一位状元南宋秦国公卫泾所建。是一座醒目的碑塔,高5.5米,清末重修。民国初,在原石笔外敷水泥加固,镌刻“文笔峰”三篆字。赵朴初赐翰重题,1997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南宋时期,昆山县石浦卫泾,赴临安(南宋首都杭州)考试,三...[详细]

里和桥

  • 里和桥又称南塘桥、南观音桥。建于南宋,坐落在古莲池西侧的三图河上,为明代“锦溪八景”之一,“古井风亭”所在地,如今的南塘桥沧桑斑驳,桥畔民居临水而筑,吊脚阁楼,粉墙蠡窗,古韵犹在。西面沿河成行的巨大老樟,苍劲蓊郁,香气四溢,博得不少游人的赞叹。桥东亲水廊棚内则听朱椅间陈,游客疲累,假此小憩,静听河中...[详细]

庙墩西遗址

  • 庙墩西遗址位于昆山玉山镇庙墩村西南,原名庙墩遗址。庙墩村因旧有集福庵古庙而得名,现整体搬迁中。 遗址为一高出周边的土墩,四面环水,近正方形,南北、东西均长100米左右,最高处约5米。堆积层主要分为两期,晚期堆积主要为宋元时期遗存,早期堆积为良渚文化遗存。 2009年,庙墩西遗址列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普庆桥

  • 普庆桥又名俞家桥,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乾隆年间重修。桥为花岗石质地,单孔拱桥,东西走向,跨于市河上。桥长18.5米,宽2.8米,净跨6米,矢高3.75米,保存基本完整。有桥联“两岸烟飞通海市,一溪浪涌接澄湖”之句。2005年12月公布为昆山市第一批控制保护建筑。...[详细]

千灯李宅

  • 2005年5月,千灯镇南大街李宅辟为千灯馆。这是中国首家古灯博物馆,馆内藏有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历朝历代古灯1133盏,均是北京人殷小林的私人藏品,全摆放在柜子与架子上,一眼扫过去,琳琅满目,美轮美奂。 千灯馆(李宅) 千灯馆目前也是中国最大规模的“古灯馆”,这里展示的油灯属于那种已经离我们远去,...[详细]

千灯石板街

  • 石板街始建于南宋年间,明清年代进一步延伸修缮。民国初年,由方远清发起、聘请朱家角名师王世昌设计修建,共铺有石板2072块,全长1500米,人称“三里石板街”,是江南古镇保存最长、最好、最完整的石板街。石板街所用之条石称为“胭脂红”。千灯镇:千灯旧称千墩。据清陈元模著《淞南志》载,昆山县东南36里, ...[详细]

勤丰遗址

  • 勤丰遗址在巴城镇勤丰村的西巴城村。1986年春,村民开挖鱼塘时,发现表土中陶器碎片甚多,并在深层挖得椭圆形石器一件,扁平光滑,陶豆圈两件,交巴城文化站收藏。后来,服装厂陈乾元,又在该址挖得石犁、石钺、小光面石器、唐代瓦当、陶豆圈各一件,由当时的昆山县文管所收藏。巴城镇:昆山市辖镇。1949年为巴城乡...[详细]

全功桥

  • 全功桥位于江苏苏州市周庄镇北市街。俗称“北栅桥”。始建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建。东西走向,跨于北市河上。桥长24.1米,宽3.06米,净跨7.35米,矢高4.6米。桥系花岗石质地,单孔拱桥,拱券分节并列砌置。栏杆青砖砌,上压花岗石条石。保存完整。2004年公布为昆山...[详细]

善渡桥

  • 善渡桥位于昆山市淀山湖镇复光村,始建于清康熙初年(1662年),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建,桥为花岗石质地。为单孔拱桥。 淀山湖镇:昆山市辖镇。1949年为杨湘乡,1954年改镇,1956年改乡,1958年更名淀东公社,1983年改乡,1988年改镇,1993年更名淀山湖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