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国遗址

  • 位于张掖西北12.5公里处。南北长15公里,东西长10公里,是新石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有汉代墓葬群,约4平方公里。多数墓葬已被沙埋没,凡未被沙漠埋没者,大部分已在解放前被盗掘。 1956年国家地质勘查队进行勘查后,认定遗址底下有古城一座。相传西汉以前匈奴移居这里,划疆为...[ 详 细 ]

张掖大佛寺 AAAA级景区

  • 张掖大佛寺景区因寺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涅槃卧佛像而得名。寺院始建于公元1098年,曾为佛教胜地。室内卧佛涅槃像长34.5米,金装彩绘,形态逼真,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佛身后塑十大弟子,两侧廊房塑十八罗汉。藏经阁内珍藏有明英宗颁赐的六千多卷佛经,部分以金银粉书写,保存完好,为佛门稀世珍宝。 西夏国寺,始...[ 详 细 ]

张掖西来寺

  • 西来寺座落在张掖城内西南隅,今西来寺巷。据《甘州府志》载:此寺建于明朝,它前身为慈云精舍,是普觉静修国师阿扎木苏(西土人)所创。国师念甘郡自育无番藏经,奏请当朝康熙皇帝准颁红字藏经108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他将自己的住房慈云精舍改为寺。建楼五楹,以作藏经之所。清雍正年间定边大将军平郡王福...[ 详 细 ]

张掖鼓楼

  • 张掖鼓楼,又名镇远楼、靖远楼,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城中心。据《重修甘州吊桥及靖远楼》碑刻记载,鼓楼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焚毁于兵燹,康熙七年(1668年)甘肃提督张勇重建,乾隆、光绪年间两次修缮。 鼓楼平面呈方形,全用青砖包砌,基部衬砌石条,台顶砌有一米高的女墙,下部四...[ 详 细 ]

张掖会馆

  • 张掖会馆位于甘肃张掖市甘州区,耸立在著名的大佛寺旁,是清朝时期山西、陕西商人在张掖经商期间所建的活动场所。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 会馆是一个集山门、高阁、戏楼、看台、牌坊、钟楼为一体的建筑群。分为前后两个院落,山门内前院南北构成为对称的看楼各7间,牌坊后的南北两面各排列5间厢房。布局严整,...[ 详 细 ]

张掖高总兵宅院

  • 高总兵宅院位于张掖甘州区民主西街。清代总兵高孟府邸。占地面积约1113平方米。现存殿堂三座及后楼,均为砖木结构。殿堂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后楼由正楼和东、西配楼组成,上、下两层;正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配楼阔深各三间,硬山顶,上有绕廊。高孟,字浩然,今张掖市人,曾历任宁夏、延...[ 详 细 ]

甲子墩墓群

  • 甲子墩墓群位于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甲子墩村村委会以南约2千米处荒滩上,面积1350万平方米。 自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由于当地居民不断开垦耕地或不法分子偷盗,文物部门先后对众多被盗或露出墓葬进行过抢救性清理。墓葬皆为砖室墓,分单、双、三室等类型,有覆斗顶、券顶等,时代从西汉延续至魏晋,埋藏深度...[ 详 细 ]

张掖东仓

  • 张掖东仓位于张掖甘州区马神庙街东仓巷内。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清代沿用并增建,民国时期屡有修葺。又名永丰仓、甘肃仓。现存9座,仍沿用为粮仓。 仓房为土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每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2.5米,宽3.65米,墙为土坯砌筑,门边用青条砖砌筑。仓房底层为木板,高于地面,板下有通...[ 详 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