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岙兵营遗址

  • 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现有兵营遗址、遗迹多处,除了兵营遗址外,还保存有其他军事设施遗址,如练兵场、哨所、了望所以及可能是屯垦之用的梯田等;两大兵营一在濒水山岙,一在山上,前者机动性好,后者利于防守;包括其他设施的布点等,皆是因地设置,相宜安排。兵营设点隐蔽,在树木掩映下远观近视都不易发现;兵营...[ 详 细 ]

宁波林宅

  • 时代:清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镇明路紫金巷, 该宅坐北朝南,西临紫金卷,背依三支街,东近镇明路,西毗邻民居。在海曙区紫金街30号。清同治年间举人林钟峤、林钟华兄弟俩之住宅。整个住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由头门、照壁、二门、照壁、轿厅、前楼、中楼、后楼等组成,...[ 详 细 ]

宁海古戏台

  • 宁海古戏台位于浙江省宁海县 宁海古戏台现存约有一百二十多处,多有戏台藻井。其中最精美者为崇兴庙和岙胡胡氏宗祠三连贯藻井、戏台,及以下浦魏氏宗祠和潘家岙潘氏宗祠为代表的二连贯藻井、戏台。单藻井戏台数量更多,也不乏有精美之作。藻井,古代多用于重要建筑上,也常见于戏台之中。在实际功用上,它起着扩音与拢音的...[ 详 细 ]

鲻山遗址

  • 鲻山遗址位于汇头乡西岙村鲻山东麓的三叉江桥东南(现属丈亭镇西岙村),由于早年曾发现有陶片,遂于1981年由省考古所进行挖掘。从出土陶片分析,内涵有夹炭量较高的夹炭黑陶,以及烧制温度较高的夹砂灰红陶和泥质灰红陶三个陶系。1996年9月至12月,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组成联合考古队,...[ 详 细 ]

王守仁故居和墓

  • 故居地处余姚城区传统历史街区武胜门路西侧,阳明东路以北。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达4600多平方米。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反映出明代浙东官宦建筑的一些典型特点,用材粗壮、气势恢宏,各幢建筑结构严谨,按中轴线对称分布,主次建筑分布有序,饰件素雅。整个故居既给人以庭院深深之感,又不失端庄和典雅之气度...[ 详 细 ]

阿育王寺

  • 阿育王寺是我国现存唯一以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刹。其地在今宁波市东20公里,鄞县五乡镇宝幢。寺之座落方位,在鄮山分支育王山之西麓。面对玉几山,左界育王岭,右是赤莹山峡谷。三山拥处,吉林参天,修竹蔽日。西望古刹,寺在山奥之底,南而远眺,俱在峰峦之中,有世外桃源之感。加之四周翠岗蜿蜒,群陵起伏,称之为“六殊...[ 详 细 ]

白云庄和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墓

  • 白云庄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白云街道管江岸,始建于明代。它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人称白云先生,卒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庄”。 清康熙七年(1668年),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应万泰等邀请,先在万泰的广济街宅,后迁至延庆寺,康熙九年(1670年),...[ 详 细 ]

黄宗羲墓

  • 黄宗羲墓位于化安山剡湖岙龙山东南麓。 康熙二十七年,黄宗羲(梨洲)79岁时,在化安山下的龙山东南麓自觅墓地,营筑生圹,墓穴与龙山山脉连成一体,并作《梨洲末命》,《葬制或问》篇告诫儿孙。梨洲先生长逝后,儿孙遵照遗嘱办理葬事,并由清初著名史学家全祖望撰写神道碑文,萧山毛奇龄撰墓志铭。原墓在“文革”期间被...[ 详 细 ]

庙沟后、横省石牌坊

  • 庙沟后、横省石牌坊,按形制考证,约建于南宋至元代期间,是已知年代最早的石坊。两座牌坊皆为墓道牌坊,所在墓道已毁,墓主无从考证。它们都是二柱一间一楼仿木结构石坊,坐东向西。前者石料采用鄞县西部产的“梅园石”,后者石料采用鄞县东钱湖镇的“椅岙石”。 庙沟后石牌坊位于东钱湖镇韩岭村庙沟后山麓南坡。石牌坊西...[ 详 细 ]

钱业会馆

  • 宁波钱业会馆位于市区东门口不远处的战船街10号。清同治三年(1864年)钱业同业组织形式称钱业会商处,在江厦一带滨江庙设有公所,曾毁于兵火,后于1862年由钱庄业筹资重建。至民国十二年(1923年)因原有公所“湫隘不足治事”乃购置建船厂跟(今战船街)“平津会”房屋及基地一方,兴建新会馆,即现在的钱业...[ 详 细 ]

全祖望墓

  • 全祖望墓位于南郊王家桥苗圃南端。全祖望(1706-1755)浙江鄞县人,是浙东史学派的重要人物,乾隆元年(1736)会试中进士,入为翰林院庶吉士,因不愿充任低等的知县,次年归家乡,此后且不复出仕。他学问渊博,尤好搜集古典文献及金石旧拓。家居后,成《固学纪闻》三,修《南雷黄氏宋元学案》,七校《水经注》...[ 详 细 ]

它山堰

  • 它山堰是中国古代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位于浙江宁波市鄞州鄞江镇它山旁,樟溪出口处。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南,唐代大和七年由县令王元玮创建。它与国内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筑堰以前,海潮可沿甬江上溯到章溪,由于海水倒灌使耕田卤化...[ 详 细 ]

宁波天宁寺

  • 天宁寺位于宁波市中山西路。 天宁寺始建于唐太中五年(851年),原名国宁寺,宋宗宁二年(1106年)改名为崇宁万寿寺,改和元年(1111年)更改名为大宁万寿寺,建炎年间,毁于战火,不久重建。元至大二年(1309年)为倭寇所毁,后又重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为天宁禅寺。民国初年,改称“天宁寺”...[ 详 细 ]

宁波天童寺

  • 天童寺位于鄞东,太白山麓,距宁波市区26公里处,以“东南佛国”闻名海内外。相传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祖师义兴周游至鄞县东谷,由于酷爱那里的山水,故开山修寺,虔诚诵读-,孜孜不倦,感动了玉皇大帝,随即命令太白金星化作童子下凡侍护,所以寺称天童山名太白。 天童寺占地近6万平方米,傍山而筑,梯级布...[ 详 细 ]

天一阁博物院

  • 天一阁位于宁波市天一街10号,在风光秀丽的月湖历史文化景区内。它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间,原为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私人藏书楼,1982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一阁主人范钦,字尧卿,号东明,官至兵部右侍郎。他依...[ 详 细 ]

万斯同墓

  • 万斯同墓,位于奉化市莼湖镇乌阳观山南麓。万斯同(1638——1702年),字季野,号石园,浙江鄞县人,是黄宗羲的学生,博通诸史,著作很多,为人重气节,轻名利,康熙十七年,被荐博学鸿儒科,力辞不就。次年受邀到北京,不署衔,不受俸,以布衣身份参加史局《明史》修撰工作。先后十九年,手订《明史稿》五百卷,创...[ 详 细 ]

永丰库遗址

  • 元永丰库遗址位于宁波市中山西路北侧唐宋子城遗址内。前身为南宋“常平仓”。是元代宁波的衙署仓储区遗址。 南宋庆元元年(1195),改明州为庆元府,并于子城内设“常平”仓”,“以藉米麦”。 元时改为“永丰库”。“差设官攒,收纳各名项断设赃罚钞及诸色课程,每季解省。”(《元至正续志》) 明洪武三年(137...[ 详 细 ]

镇海口海防遗址

  • 镇海地处东海之滨的甬江口,素有“两浙门户”,“海天雄镇”之称,是我国东南沿海人民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的主战场之一,具有丰富的海防历史遗址。 镇海口海防历史遗址集中分布在甬江入海口,不到二平方公里南、北两岸的范围内。镇海口的海防历史遗址内容齐全,自成体系,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海防遗址。镇海口海防...[ 详 细 ]

北渔山灯塔

  • 北渔山灯塔位于位于猫头洋的东部,象山县石浦镇东南25海里的渔山列岛,北渔山山巅,中国领海线基点,是我国最东面的一座国家一级灯塔,有“远东第一大灯塔”之誉,成为国际航标。光绪二十一年(1895)建成,塔身呈圆台形,生铁所铸,塔高16.9米,直径4米。 1944年灯塔灯器毁于战事,民国36年(1947)...[ 详 细 ]

东门灯塔

  • 东门灯塔位于象山县石浦镇东门岛东南,由任筱和、任筱孚兄弟(称二难先生)于1915年出资建造,后被烧毁,1919年,任氏兄弟与延昌纪传长等筹资重建。灯塔由塔基、塔身与灯室组成。塔基用条石砌筑;塔身三层,圆柱形,用石块拼接构筑而成,内径2.13米,外径3.7米,塔高5.44米,内部设旋转楼梯,通往塔顶;...[ 详 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