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圣德寺白塔

  • 简阳圣德寺白塔位于简阳城南一公里处,始建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夏,竣工于嘉泰二年(1202年)秋。塔高37.9米,属砖石仿木结构、四周攒尖顶、十三级密檐式佛塔。外部建筑特色:其方形平面及位于寺院中轴线上的特点仍具唐代遗风;高达五米的基座国内罕见;塔身虽为密檐式,但造形仍仿楼阁式;第三级四面精...[ 详 细 ]

成都杜甫草堂 AAAA级景区

  •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 杜甫,字子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代宗大历五年(770年)病死在湘江船上,因其曾任工部之官,所以后世亦称“杜工部”。杜甫-在唐朝由盛至衰的交替时代,经历了唐中期的“安史之乱”,他的许多诗篇,真实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种种社会现象,被誉为“诗史...[ 详 细 ]

都江堰

  •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详 细 ]

成都武侯祠 AAAA级景区

  • 武侯祠位于四川成都南郊,占地56亩,是国内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要胜迹,也是成都市个主要的旅游参观点。初与刘备昭烈庙相邻,明初武侯祠并入昭烈庙。1672年重建,形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 武侯祠建于唐,唐朝大诗人杜甫曾有诗写到它:“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现在的武侯祠是清康熙年间重建的。它同...[ 详 细 ]

杨升庵祠及桂湖

  • 升庵桂湖在成都北去16公里的新都城内,为明代文化名人杨升庵的遗迹。面积46500平方米,水域占16300平方米。是一座花木扶疏、楼阁掩映的园林。粉荷凌波,桂蕊飘香,是桂湖独具的特色,也是她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 明末战乱,园林荒圯,清初废湖为田。嘉庆十七年(1812),知县杨道南重修桂湖。道光十九年...[ 详 细 ]

孟知祥墓

  • 孟知祥墓位于成都北郊约7公里的磨盘山南麓,是我国五代时期后蜀皇帝孟知祥(公元874棗934年)的陵墓,史称“和陵”,孟知祥墓是一座在南方罕见的带北方草原建筑风格的陵墓。 孟知祥墓是孟知祥与其福庆长公主(先孟知祥死,后迁至此)的合葬墓。墓室由打磨精细的青石砌成,为三个并列的圆形穹窿顶结构。中间为主室,...[ 详 细 ]

安澜索桥

  •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全长240多公尺,飞架岷江南北,是古代四川西部与阿坝之间的商业要道,是藏、汉、羌族人民的联系纽带。安澜索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 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现在的桥,下移100多米,将竹...[ 详 细 ]

宝瓶口(引水口)

  • 宝瓶口是进入都江堰景区的第一个水利工程。实际上是李冰人工挖掘的一个宽不足20米的水渠,但却极其关键,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用以严格控制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流量。其从高处看像瓶口,故而得名,亦取“保佑平安”之意。 俯瞰宝瓶口最好的位置是伏龙观顶层,可观涛涛江水穿过宝瓶口的盛景。望着那奔腾而下、纯...[ 详 细 ]

二王庙

  • 二王庙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们推崇他的恩德。(公元494年)仅塑李冰石像一尊。 宋开宝五年(972),成都平原五谷丰登,人们怀念李冰疏江导水的恩德,增塑像李二郎石像一尊。宋、元两代,李冰父子先后敕封为王,故将崇德祠改为二王庙。从此,蜀人敬李冰如神明。 明朝末年(1644),二王庙毁于战...[ 详 细 ]

飞沙堰(溢洪道)

  • 飞沙堰溢洪道位于金刚堤尾部、离堆前端,长约200米,高2.15米,其作用是当内江水量较小的时候,拦水进入宝瓶口,起着河堤的作用,保证灌区水量。 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道”,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中第二大主体工程。表面平凡无它,但功用巨大,通过巧妙的设计不仅能疏通洪水、分流,还具有强大的排沙石功能,是都江堰...[ 详 细 ]

罨画池 AAA级景区

  • 罨画池是四川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四川崇州,素有川西名园之称。 罨画,意为彩色的画。此园始建于唐代,成胜景于宋代,其景色以梅花和菱花烟柳为胜。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蜀州任官时,留下不少吟咏罨画池美景的诗篇。 公园占地近50亩,其中池面22亩。池周楼桥亭阁古朴典雅,山石墙曲径通幽,名贵花木千姿百态,...[ 详 细 ]

淮口瑞光塔

  • 瑞光塔,俗称白塔,矗立在金堂县城南24公里处淮口镇外的蛇山上。背靠太平寺(俗称白塔寺),面临沱江,塔为楼阁式,塔基用条石砌成,面阔八米,塔身方形,十三层。通高三十三米,全用素砖建成。黄泥、白灰浆砌,塔身底层6.8米见方,各层渐次收缩,直至塔顶,每层均为仿木楼阁四楹三开间,所异于其他佛塔的是底层西方开...[ 详 细 ]

龙藏寺

  • 新都龙藏寺位于新都区新繁镇,始建于唐贞观三年,原名“慈惠庵”,宋代扩建后更名为龙藏寺。明代洪武年间重建,明成化年间寺内建大殿、绘壁画,清代重建和新修了除大雄殿外所有殿堂、亭阁和精舍。不过,史料所记载的龙藏寺建筑宏构今已不存。如今,明代所建的大雄殿仍然保存完好,在殿内还可以欣赏到明代的壁画。 龙藏寺大...[ 详 细 ]

芒城古城址

  • 芒城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镇芒城村6组,为一处新石器时代城址,距今4500-4300年左右,2001年定级为都江堰市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方向10度,与泊江河基本平行,整个城址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310米,面积约11万平方米。城墙保存较好,城墙呈较规则的矩形,为内外双圈城墙...[ 详 细 ]

什邡堂邛窑遗址博物馆

  • 什邡堂工邛窑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邛崃。 邛崃窑址是唐代著名的瓷窑窑址,因为邛崃在唐代属于邛州,故而也称为“邛窑”。邛窑创烧于南朝,宋时终止,是四川烧瓷品种最为丰富和最具代表性的古代瓷窑之一。 二十世纪初,邛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四川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对遗址进行了多次的调查,在什邡堂...[ 详 细 ]

水井街酒坊遗址

  • 水井街酒坊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水井街南侧,在府河与南河的交汇点以东,原为全兴酒厂的曲酒生产车间。1998年8月,全兴酒厂在此处改建厂房时,发现地下埋有古代酿酒遗迹,随后由四川省博物馆进行了考古调查,以确定遗址的分布范围。 1999年3月~4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在...[ 详 细 ]

明蜀僖王陵

  • 明蜀僖王陵位于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大梁村8组。修造于明宣德十年,陵园面积近50亩,墓向310度,有地面建筑和墓葬两部分组成。地面建筑为近年修建的仿古建筑,有陵园大门、牌坊、六角亭等。墓葬有封土、地宫构成,总长53.95米。封土近圆形,可见直径约15米,高3.6米。地宫分墓道、墓门、墓室;墓道上方搭建有保...[ 详 细 ]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

  •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包括四川省新津县龙马乡的宝墩古城址、郫县古城乡的郸县古城址、温江县万春镇的鱼凫古城址、都江堰市青城乡的芒城古城址、崇州市上元乡的双河古城址及燎原乡的紫竹古城址等,是迄今所知中国西南地区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分布最密集的史前城址群,年代距今约4500~4000年左右。 城址中发现有用...[ 详 细 ]

明蜀王陵

  • 明蜀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之皇室家族陵墓群,距今已564年,发掘于1979年。?明蜀王陵以明代第三代蜀王僖王陵为中心,围绕其四周及邻近区域已形成最为集中的僖王赵妃墓、僖王继妃墓、黔江悼怀王墓、怀王墓、惠王陵、昭王陵、成王陵、成王次妃墓、半边坟郡王墓等十个陵墓,而其所在地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就因此而得名。 明...[ 详 细 ]

十二桥遗址

  • 十二桥遗址是十二桥文化的中心聚落遗址,为商代至西周(公元前1700-前771年)建筑遗址,十二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现有保存较完好的商代大型宫殿式木结构建筑和小型干栏式木结构建筑群等遗迹,在商、西周地层0土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以及卜甲、铜器。以十二桥遗址为中心的十二桥...[ 详 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