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祥胡同二号四合院

  • 国祥胡同二号四合院位于东城区国祥胡同。清代和硕亲王那彦图府邸中路最北边的两个并排院落。占地4800平方米。东院,南为垂花门,院内正房为5开间大式硬山箍头脊,灰筒瓦顶。东厢房3间,西厢房为两卷勾连搭过厅。西门通西院,院中有两座叠石假山,转角廊环绕全院。西院,南房3间,东厢房是与东院相通的过厅。正房大式...[ 详 细 ]

方家胡同十三号、十五号四合院

  • 方家胡同十三号、十五号四合院位于安定门内方家胡同。循郡王永璋是乾隆皇帝第三子,本人未成年而卒,乾隆二十五年(1760)由贝勒追封为循郡王。王府坐北朝南,原建筑面积1210平方米,主要建筑大部分被拆除,惟迎大门的照壁、后寝的正房和配房尚在,东、西跨院已无存。东跨院原规模较大,属花园和生活住区花园内有古...[ 详 细 ]

内务部街十一号四合院

  • 内务部街十一号四合院位于东城内务部街11号,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型宅院。临街有起脊大门两座。现西边大门封堵,只能从东大门出入。大门内又可分为四组院落。当中是两宅并列各自独立的正院,前面各有垂花门一座,内为各有厅堂的数层四合房屋;东部院落宽敞,房屋少且只有两进大无配房,当初或为静室、书斋之属;西院房亦不...[ 详 细 ]

北京毛泽东故居

  • 东城区景山东街三眼井吉安所左巷8号 介绍:1918年秋,毛泽东第一次来京时,曾与蔡和森等8人租住在此。1979年8月,该处被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现状:为一处私宅,不对外开放。院内有北房3间,与当年格局相同。院外紧邻多个居民杂院,存在消防隐患。...[ 详 细 ]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

  •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形成于1901年至1912年,是一个集使馆、教堂、银行、官邸、俱乐部为一体的欧式风格街区。 现存建筑有法国使馆、奥匈使馆、比利时使馆、日本公使馆和使馆、意大利使馆、英国使馆、正金银行、花旗银行、东方汇理银行、俄华银行和国际俱乐部及法国兵营等。现存建筑均保留...[ 详 细 ]

府学胡同三十六号四合院

  • 府学胡同三十六号四合院(包括交道口南大街一百三十六号四合院)位于东城区府学胡同。四合院格局。原分为东西两组院落,大门均辟于麒麟碑胡同。东宅院辟后门于府学胡同36号,门内原有同门房组成的四合外院,存东房5间和北房3间,北房为通往内院的穿堂门。内院分为中、东、西并列的3组院落。中路过厅面阔五间,后有垂花...[ 详 细 ]

国子监街

  • 国子监街,在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内,是一条东西向的胡同。清代名“成贤街”,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又称国子监胡同。2008年6月14日,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国子监古街重新以“旧面容”示人,经过修缮后的孔庙和国子监已经恢复了历史上的格局与规制,正式对外开放,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正式开馆。 国子监街,...[ 详 细 ]

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

  • 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是北京市东城区一处清末民初仿欧洲古典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群,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平安大街北侧张自忠路3号院(原铁狮子胡同1号)(北纬39°55′58.29"、东经116°24′31.68"),该建筑皆建于公元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其前身为清康...[ 详 细 ]

史家胡同51、53、55号宅院

  • 史家胡同51、53、55号宅院为北京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宅该宅院坐北朝南,占地5700多平方米,由三组三进院落组成,保存较为完整。其中51号前两进院曾作为现代学者、社会活动家章士钊先生1959年后居京住所。此院是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北京传统宅院建筑,同时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人士之间的良好关...[ 详 细 ]

新开路二十号四合院

  • 新开路二十号四合院位于崇文区西北部,崇外大街迤西兴隆街内。建于民国初年。 院内南、北正房各三间,两侧各附耳房一间,东、西各有厢房三间,均为硬山合瓦顶,前出廊。正房与厢房之间有回廊相通,屋檐椽头嵌珐琅图案饰件,窗框成元宝装饰。建筑精致,保存比较完整,系北京比较标准且有典型传统价值的典型四合院。...[ 详 细 ]

圆恩寺后街七号、九号四合院

  • 圆恩寺后街七号、九号四合院位于东城后圆恩寺胡同7号。这是一座既有中式四合院又有西洋楼房的住宅。其中部为一西洋楼房,楼前有一个带喷泉的圆形水池,周围还点缀着采自圆明园的刻石。池东南有一花岗岩的西式拱形顶圆亭,由瓜棱柱支撑,再往东有一组假山及仿古建筑;池北为大楼,池西为后置一座中式四合院。 这所中西合璧...[ 详 细 ]

正阳桥疏渠记方碑

  • 正阳桥疏渠记方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城区红庙街。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刻。清初,天桥附近的水,向东经鱼藻池、状元桥、红桥、窑坑(今龙潭湖)出城,时天桥南的渠道常淤塞不通,乾隆派人疏渠,因成效显著,故亲书为记。碑体为方柱形,南向,高约8米,各面均宽1.45米。顶部有四角攒尖式碑盖,四脊各雕行龙...[ 详 细 ]

东城柏林寺

  • 目的地介绍 柏林寺在东城区雍和宫之东,为京师八大寺庙之一。元至正七年(1347)始建,明正统十二年(1447)重建。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是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为庆祝康熙60寿辰,由胤祯主持重修;乾隆二十三年(1758),又一次拨巨款进行重修。 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全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 详 细 ]

智化寺

  • 智化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东口路北。明初司礼监太监王振于正统八年(1443年)仿唐宋“伽蓝七堂”规制而建,初为家庙,后赐名“报恩智化寺”。“土木之变”王振诛族。英宗复辟后,于天顺元年(1457年)在寺内为王振立“旌忠祠”,塑像祭祀。 智化寺 智化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明代古刹,始建于明...[ 详 细 ]

北新仓

  • 目的地介绍北新仓在东城区北新仓胡同甲16号。为明、清两代粮仓。 元代时,东直门一带曾为河道,明中期,仍可漕运,在此先后设立海运仓、北新仓储存漕粮。故南门为海运仓,北门为北新仓,结构呈“日”字形。明代初期官仓有严格的收支制度,收、放粮的容器也有严格规定。明代北京官仓,除用于政府各项开支外,还将部分粮...[ 详 细 ]

段祺瑞执政府旧址

  • 目的地介绍 段祺瑞执政府旧址位于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原名铁狮子胡同。 清代这里有三座府第:东为和亲王府,中为贝勒斐苏府,西为和敬公主府。和亲王府的前身是贝子允禟府第。雍正十一年(1733)世宗五子弘昼改建为和亲王府。贝勒斐苏府,是清初恭亲王常颖的府第。清末,两府内的建筑全被拆除,重新建造了三组砖木结...[ 详 细 ]

金台书院

  • 目的地介绍金台书院位于崇文区西部,崇文门外东晓市大街203号。它是清朝中叶(1750年)在京城建立的一所书院。 金台书院的前身系降清明将洪承畴的私宅--洪庄。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京兆尹钱晋锡在宛平、大兴分设义学,收孤寒生童就读。宛平的义学择地长寺,大兴的义学僦屋洪庄。后宛平的义学并入洪庄...[ 详 细 ]

孚郡王府

  • 孚郡王府在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37号。最初是怡亲王的新府。因康熙皇帝第十三子怡亲王允祥死后,舍原府改建成贤良寺,皇帝又另赐此地给第二代嗣王弘晓,为和旧府有别,习惯称其为怡亲王新府。当传至第六代袭王载垣,与郑亲王端华等同为顾命大臣,被慈禧皇太后夺爵赐死,府邸被朝廷收回。道光皇帝幼子奕譓道光三十年(18...[ 详 细 ]

隆安寺

  • 目的地介绍隆安寺位于崇文区东北部白桥南里1号。是北京外城著名佛寺。1984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隆安寺明景泰五年(1454)始建。万历三十七(1609),四川高僧翠林重修佛殿后堂3楹。现在保存下来的形制,虽是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重修的,但仍然可以看到明朝寺庙的建筑风格。 清道光、...[ 详 细 ]

北京凝和庙

  • 目的地介绍 凝和庙在东城区北池子大街46号。俗称云神庙。清雍正八年(1730)敕建,以祀云神。 庙门坐东朝西,正门前为琉璃砖影壁。殿宇均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钟鼓楼及四层大殿。该庙现为学校,影壁、钟鼓楼已拆除,大殿及后殿还在。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位置:位于东城区北池子大街46号 开放时间: 现...[ 详 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