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帝陈蒨永宁陵石刻

  • 陈文帝陈蒨永宁陵石刻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陈文帝陈蒨永宁陵石刻南朝(566年)南京市甘家巷狮子冲1988年作为“南京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东北郊甘家巷东南狮子冲。陈蒨(522—566),字子华,陈武帝陈霸先之侄,永定三年(559)六月...[ 详 细 ]

梁安康成王萧秀墓石刻

  • 梁安成康王萧秀墓,在南京东北郊甘家巷小学内。 萧秀,字彦达,梁文帝萧顺之第七子。天监元年(502)进号征虏将军,封安成郡王,天监十七年二月,死在雍州刺史任上,时年44岁。 萧秀墓前现存遗物有石辟邪二、石柱一、石柱础一、石碑三、碑座二。 二辟邪东西相对,相距18米。东辟邪长3.58米,宽1.55米,高...[ 详 细 ]

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石刻

  • 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石刻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石刻南朝(522年)南京市甘家巷1988年作为“南京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东北郊甘家巷西花林村。西南距尧化门4公里。梁始兴忠武王萧憺(479—522),字僧达,梁文帝萧顺之...[ 详 细 ]

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石刻

  • 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石刻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石刻南朝(523年)南京尧化门太平村1988年作为“南京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东北郊十月乡十月村(原太平村)。梁吴平忠侯萧景(477—523),字子昭,系梁文帝萧顺之从父弟。天...[ 详 细 ]

梁新渝宽侯萧暎墓石刻

  • 梁新渝宽侯萧暎墓,在南京东北郊甘家巷北董家边,距萧秀墓约1公里。 萧暎,字文明,梁武帝萧衍之侄,始兴王萧憺之子。普通二年(521)封广信侯,改封新渝县侯,大同十年(544)冬死于广州刺史任上。谥曰“宽”。 萧暎墓前现存石柱一,石柱的部分柱身及柱础埋在土中。地上部分柱身高2.1米,柱围1.82米。柱额...[ 详 细 ]

梁鄱阳忠烈王萧恢墓石刻

  • 鄱阳忠烈王萧恢墓,在南京东北郊甘家巷西,位于萧憺墓东60米。萧恢字弘达,梁文帝萧顺之第九子。 天监元年(502),封鄱阳王,普通五年(524),进号骠骑,七年死于荆州任上,时年51岁,赠侍中、司徒,谥曰“忠烈”。 萧恢墓前现存石辟邪二,东西相向,相距20米。1955年整修。 东辟邪长3.2米,宽1....[ 详 细 ]

陶行知墓

  • 陶行知墓在南京中央门外晓庄劳山。陶行知,原名文濬,安徽歙县人,著名教育家,南京晓庄师范创办人。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在上海逝世,家人遵其遗嘱,归葬南京晓庄。墓丘直径约8米,高2.8米,墓前台阶7级。墓道立有墓碑和牌坊等。墓碑碑额刻云纹,高0.6米,宽1.56米,厚0.28米;碑身高2.28米,...[ 详 细 ]

王德墓

  • 王德墓,在南京中央门外燕子矶下庙。 王德,字子华,南宋通远军熟羊砦人。早年入伍,在抗金战争中,威武骁勇,屡战屡胜。因其战功显赫,多次迁升,后任清远军节度使、建康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浙东福建总管、荆南副都统制等职。绍兴二十五年(1155)卒于建康(今南京)。 王德墓现存石碑一,碑额高0.92米、宽1...[ 详 细 ]

徐家村陵墓石刻

  • 徐家村陵墓石刻 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镇附近徐家村(现为金陵石化公司化工一厂厂区内)。墓主失考,仅存神道石柱一,柱头圆盖和小辟邪已失,柱身饰24道瓜棱纹,上端有一宽1.10、高0.80米之长方形柱额,刻文剥落无存,柱额下饰有一圈绳辫纹和一圈交龙纹,柱座上圆下方,上为双螭,下为方形基座,基座四面纹...[ 详 细 ]

张家库陵墓石刻

  • 张家库陵墓石刻 萧融墓神道石刻位于南京市栖霞镇张家库西南,金陵石化公司炼油厂中学内,有神道石辟邪1对。 1980年9月,时南京炼油厂在基建施工中,于失考辟邪西北方向约1000米处,发现一墓葬,由南京市博物馆对该墓进行清理。根据出土墓志,知为南朝梁武帝萧衍之弟、桂阳简王萧融与其妃王慕韶夫妇合葬墓,从而...[ 详 细 ]

仙鹤观六朝墓地

  • 时代:三国、晋、南北 仙鹤观六朝墓地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东郊仙鹤门外仙鹤山东峰之下(峰巅旧有仙鹤观),今栖霞区仙林大学城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竹园餐厅西侧,为东晋时名臣高嵩家族墓,墓共三座,均为砖室墓,由封门墙、甬道和墓室等组成,顶部分“凸”字形穹窿顶和“凸”字形券顶两种,其中编号M2的一座墓主为高嵩...[ 详 细 ]

乾隆行宫遗址

  • 栖霞山乾隆行宫座落于南京栖霞山,于1751年开始动工建设,历时6年建成,它是乾隆在南巡时所建行宫中最大的一座。该皇家建筑在咸丰年间毁于一场战火,现仅存遗址。2011年,栖霞乾隆行宫遗址被列入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栖霞山乾隆行宫于1751年开始动工建设,由当时的两江总督尹继善负责修建,历时6年,于乾隆...[ 详 细 ]

千佛崖石窟及明征君碑

  • 栖霞山千佛崖石窟是南京唯一的一处六朝佛教石刻遗迹。 栖霞山千佛崖位于栖霞山纱帽峰到虎山峰的山崖上。栖霞千佛崖造像始于南齐。相传当年明僧绍舍宅入寺后曾梦见栖霞西峰石壁有如来佛光彩,乃立志在此岩壁上开凿佛像,不料未及实施而终。其子临沂令明仲璋为实现父亲遗愿,出资鸠工,与法度禅师一起于南齐永明二年(48...[ 详 细 ]

栖霞寺舍利塔

  • 舍利塔位于栖霞寺藏经楼南侧。相传隋文帝曾遇神尼,得舍利数百颗。登基后有意重兴佛法,乃两次下诏,要天下八十三州各选一有山水之寺或清静寺院建舍利塔。并派高僧等分道将舍利子送往各地置于塔。特诏令首先送往蒋州(隋时南京为蒋州)栖霞寺,舍利塔由此而建。 舍利塔 隋时,原塔系一座木塔(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 详 细 ]

南京明征君碑

  • 南京明征君碑是南京地区保存最好、最大的唐碑,作为化石标本也是全国罕见。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在栖霞寺山门右侧,此碑建于唐上元三年(676年),为纪念明征君而立。唐朝明增绍曾几次被皇帝征为记室参军、国子博士等,他都“称疾不就”,隐居深山,故称“征君”,又称“隐君”。 据说这块碑得以竖立,是明增绍的第五世...[ 详 细 ]

南京南朝陵墓石刻

  • 体现南京南朝古都神韵的艺术瑰宝——南朝陵墓石刻,在江苏省内共有32处,其中南京地区有19处,分布在江宁、栖霞等处,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刘宋,距今约1500年,19处陵墓石刻中,帝陵共3处,另有失考墓7处。 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石刻距陵墓约千米左右,一般都包括镇墓神兽、神道石柱、神道碑等几种。镇...[ 详 细 ]

燕子矶

  • 燕子矶位于南京郊外的直渎山上,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临空,远望若燕子展翅欲飞而得名。直渎山高40余米,南连江岸,另三面均被江水围绕,地势十分险要,雄踞于山上的燕子矶是观赏江景的最佳去处。登临矶头,看滚滚长江,浩浩荡荡,一泻千里,蔚为壮观。西面南京长江大桥如彩虹横跨江上,尤其是月夜,皓月当空,江面波光粼...[ 详 细 ]

南京幽栖寺

  • 南京幽栖寺 南京幽栖寺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中早期的著名庙宇,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始建于南朝刘宋大明三年(459年),位于南京市南郊祖堂山的南麓,与宏觉寺遥遥相对。 幽栖寺地势幽静,竹海松涛,置身其中,令人尘虑顿消,幽思无限。南唐烈祖李异在政务倥偬之际,常来此山游赏,中主李瑕也多次来此礼忏拜...[ 详 细 ]

笆斗山古墓葬群

  • 笆斗山古墓葬群位于栖霞区笆斗山,系汉代古墓葬群。 笆斗山古墓葬群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 细 ]

陈作霖墓

  • 陈作霖墓位于栖霞区迈皋桥街道永寿陵,时代为1920年。 陈作霖墓位于迈皋桥镇奋斗村坟头山自然村。该墓原在清凉山古林庵后,墓前有陈三立撰写的《江宁陈先生墓志铭》碑。1955年,因建设需要,将墓迁至现址,为陈氏家族墓地。“文革-”期间,墓被毁。1987年,南京市文管会对该墓进行整修。由陈作霖的曾孙在墓前...[ 详 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