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长春观 AAA级景区

  • 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黄鹄(hú)山(蛇山)中部,是我国道教著名十方丛林之一,为历代道教活动场所。称“江南一大福地”。观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创始人重阳祖师门人邱处机道号“长春子”命名。 该观始建于元代,为邱处机门徒所建,以纪念道教全真派北七真之一,龙门宗的创始人丘处机(公元1148...[ 详 细 ]

三烈士亭

  • 三烈士亭在武昌解放路南端,原清湖广总督署大门前(今武昌造船厂东门内)。1911年10月8日,武昌起义的机密泄露后,革命党人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3人在执行任务时先后被捕,1911年10月10日凌晨被杀于此。1931年在烈士就义处修建纪念亭。1956年进行维修。武昌造船厂扩建时将亭划进厂区,1981年...[ 详 细 ]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红楼) AAAA级景区

  •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广场北端,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建立的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的前身是清末湖北谘议局,始建于1909年,1910年建成。湖...[ 详 细 ]

孙中山先生纪念碑

  • 孙中山先生纪念碑位于武昌首义公园内的蛇山南麓。与辛亥首义英雄烈士雕像相邻。1928年10月10日,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年后,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同人为纪念孙中山的革命伟绩,在武昌蛇山西段兴建了“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与纪念堂,由当时辛亥首义公园的经理夏道南和首义伤兵代表何正方监造。抗日战争时期,蛇山西段上的...[ 详 细 ]

中共“五大”会址陈潭秋革命活动旧址

  • 中共“五大”会址陈潭秋革命活动旧址位于武昌区都府堤20号,建成时间不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旧址占地3000平方米,现保存有四栋原房,临街一栋楼上为当年陈潭秋夫妇住房。该地原为武昌第一小学。 192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在学校小礼堂举行开幕式,原址小礼堂已不存在。“五大”后移汉口双洞门黄陂...[ 详 细 ]

武汉毛泽东故居

  • 毛泽东同志旧居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都府堤41号,是栋晚清民居式建筑,坐东朝西,面积为436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砖灰瓦,传统的天井、堂屋加厢房组合成三进屋宇。原房1956年因修武昌公园而拆除,现在的房屋系1967年经中共湖北省委和武汉市委决定按原貌重建,复原的7处陈列有:前厅,毛泽东、杨开慧夫妇的卧室...[ 详 细 ]

辛亥革命博物馆 AAAA级景区

  •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湖北省武汉市政府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2142㎡,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北临彭刘杨路,南抵张之洞路,东邻楚善街,西靠体育街,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 详 细 ]

九女墩

  • 九女墩在东湖西北岸。相传太平天-占领武昌时不少获得解放的妇女参加起义。后清军反扑,于城郊大肆-,有女兵九人,不为敌威所屈,在此英勇抗击,壮烈牺牲。乡人将其遗骸合葬于此。时为避清政府-,故不称坟而称墩。 建国后,加以培修,在岗顶墓前建有70平方米的层台,周有护栏,南有36级台阶,中立雄伟纪念碑,上镌-...[ 详 细 ]

起义门 AAAA级景区

  • 起义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辛亥革命的见证,被历史学家称为“首义胜利的开端”,历史地位可见一斑。 起义门,原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门,位于武昌城内首义路起义街,是武昌古城九大城门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城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距今700多年历史。1911年10月10日,...[ 详 细 ]

古郢州城垣

  • 郢州城亦称郢城,位于武汉市武昌蛇山,南朝刘宋就三国孙权所建夏口城扩建而成,为其所置郢州州治。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孝武帝刘骏把荆、湘、江、豫4州中的8郡划出设置郢州,以削弱方镇势力,郢州州治即设在夏口城内。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自刘宋以后,齐、梁、陈一直以此城为郢州州治。隋置鄂州,设江夏...[ 详 细 ]

行吟阁

  • 在东湖西北岸听涛轩东侧小岛上。四面环水,由新筑长堤上之荷风桥通达。为建国初兴建,取《楚辞?渔父》中屈原“行吟泽畔”之意命名。阁系钢筋混凝土结构,仿古代砖木建筑形式,高22.5米,平面正方形,底边长12米,四角攒尖顶,飞檐三层,上覆翠瓦,四壁墩垛,古色古香。阁内立红色圆柱,并设旋梯上下。雄健俏丽,颇富...[ 详 细 ]

武汉长江大桥

  •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内。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桥。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约20米,为4车道。桥身为三...[ 详 细 ]

卢立群旧居

  • 卢立群(1904-1976),字龙骧。湖北红安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北伐,追随董必武投身革命。20世纪三十年代主持修建武昌蛇山首义公园,并以蛇山为中心建设了一大奠定武昌中心城区格局的工程项目。 旧居位于武昌蛇山首义公园抱冰堂后,始建于1896年,20世纪80年代末拆除,随着蛇山透绿工程建设,...[ 详 细 ]

辛亥首义烈士祠

  • 辛亥首义烈士祠(武昌紫阳路127号,1911年11月湖北军政府为纪念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等烈士所建。原建筑已毁,现仅存牌坊。) 辛亥首义烈土祠位于武昌紫阳路北侧127号,与路南的紫阳公园相对,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此祠原为明代楚王宫的遗址。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在此建“万寿行宫”。光绪...[ 详 细 ]

阅马场

  • 阅马场(过去称阅马厂)与红楼,是武汉市民熟悉的地名和建筑物,但能道出它们来历的人却不多了。 明代的教场称作阅兵楼,在武胜门外,有演武厅3间。清顺治年间,湖北巡抚刘兆麟在蛇山南麓重建新教场,称为间马厂。它是清军练兵演武的操场和举行武科考试的考场,也设有演武厅。清军绿营兵的营房也在该地。1688年(清...[ 详 细 ]

湖北省立图书馆旧址

  • 湖北省立图书馆旧址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5号。湖北省立图书馆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张之洞主持创办,当时馆址设于武昌兰陵街西侧(今解放路);1908年迁入兰陵街东侧原博文书院校舍(今武昌区-);1934年2月,省政府决定筹建新馆,同年6月,选址武昌蛇山抱冰堂下空地(即现址)。1935年...[ 详 细 ]

胜像宝塔

  • 胜像宝塔又称宝像塔,因其色白又称白塔。原在武汉市武昌蛇山西首黄鹤楼故址前的黄鹄矶头, 1955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拆迁至蛇山西部、京广铁路跨线桥旁。1984年迁入黄鹤楼公园西大门人口处内。位于黄鹤楼正前方约159米、白云阁以西433米处,胜像宝塔塔高9.36米,座宽5.68米,采用外石内砖方...[ 详 细 ]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 1930~1936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武汉大学校内珞珈山、狮子山等10余座山丘之间,东、北、西三面环水,滨临东湖西南岸。占地面积2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是武汉大学早期校址。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1928年改名为国立武汉大学。由著名科学家、教育家...[ 详 细 ]

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

  • 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位于武昌解放路259号,即现湖北武昌实验小学院内,是原清“两湖书院”地域。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是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两党为培养国民革命人才而合力创办的高等军事院校,隶属于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旧址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尚存三栋砖木结构平房。 1926年1...[ 详 细 ]

无影塔

  • 无影塔位于武昌区洪山西麓的洪山公园内。无影塔原名宋兴福寺塔。兴福寺原名晋安寺,始建于南朝梁元帝承圣年间(552~554年)。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改称兴福寺。至南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重建兴福寺并建此塔。兴福寺毁于近代,1953年该塔迁移至洪山公园内。 无影塔为楼阁式石塔,塔身为实体。八边...[ 详 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