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晚亭

  • 爱晚亭原名红叶亭,位于岳麓山下清风峡中,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该亭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取杜牧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意命名。亭子古朴典雅,亭内金柱丹漆,四个翼角高翘,上面盖着绿色的琉璃瓦。 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半山腰清风峡口上,清代乾隆年间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建造。原名红叶亭,又...[ 详 细 ]

白鹤泉

  • 白鹤泉位于麓山南侧,泉从石罅中溢出,冬夏不涸,清洌甘甜,清澈透明,有“麓山第一芳润”之称。相传古时候曾有一对白鹤常飞至此因而取名白鹤泉,清光绪三年(1877),粮道夏献云在泉上建亭,抗日战争时被毁,后又新建一亭,碧瓦朱栏,颇见风雅。2005年8月30日长沙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泉,...[ 详 细 ]

长沙半山亭

  • 半山亭,位于岳麓山半山腰,乃一座六方形凉亭,是游人上山常驻足憩息之所。关于半山亭,民间有一段有趣的传闻。据说很早以前此地为半云庵所在,为上下山必经之路,麓山寺的僧人下山买物,挑担回寺,常在此歇息。当时,有一烧火僧以“半’字为题,赋诗一首。曰:“半山半庵号半云,半亩半地半崎嵌,半山茅块半山石,半壁晴天...[ 详 细 ]

蔡锷墓

  • 蔡锷墓位于岳麓山白鹤泉左后方,黄兴墓正下,占地1974.72m2蔡公坡先生辛亥革命时在云南起兵响应,“二次革命”中组织护国军讨袁,连年征战,积劳成疾。1916年病故,1917年4月国葬于岳麓山。蔡锷墓地1620平方米,系岳麓山大型墓葬之一。墓上以花岗岩砌园型墓座,上为方型墓,通高9.1米,东向嵌入紫...[ 详 细 ]

黄兴墓

  • 黄兴墓位于岳麓山云麓峰以北小月亮坪上方,麓山寺后,有石级直达。墓坐西向东,由三层近百级石砌台阶步入墓地。墓矗立塔形碑柱,为一整块四棱形乳白色岩石琢成,高约10米,气势雄伟,正面嵌铜制墓碑,上镌“黄公克强之墓”,墓表四周以石基柱围护栏杆,前有拜台、石凳,地面铺以花岗岩,整个墓表占地1186.24平方米...[ 详 细 ]

焦达峰墓

  • 焦达峰墓在麓山寺东侧。焦达峰乃浏阳县人,同盟会会员,武昌起义后,和陈作新组织湖南会党和新军进攻长沙,后因立宪派谭延凯策动新军叛变,两人同时被害,都葬在岳麓山。墓碑上刻有“达向九宵云路近,峰离五岳众山低”的诗句,赞扬他们为革命而牺牲的伟大精神。 焦达峰墓于1912年(民国元年)公葬于岳麓山,整墓占...[ 详 细 ]

麓山寺(古麓山寺)

  • 麓山寺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腰,此为省内最古老的寺庙建筑之一。 清康熙《岳麓志》曰:“岳麓寺在风云亭右,西晋秦始四年创建,历代主持禅灯不替,昔称长沙第一道场,隋唐以前,塔庙尤盛……”。光绪《善化县志》:“岳麓寺旧志作万寿寺、古鹿苑、慧光寺。”历经圮建,保存至今。南朝刘宋元徽元年至四年(4...[ 详 细 ]

麓山寺碑

  • 麓山寺碑 时代为唐。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书院教学斋后山坡上。此碑为国内名碑之一。 碑文为唐代书法家李邕于开元十八年(730)撰并书。碑石通高400厘米,宽144厘米。碑额篆“麓山寺碑”4字。阴刻碑文28行,每行56字,行楷书,左方断裂一角,右下角脱落一小块,损缺的三分之一,毁361字。上半从16行起...[ 详 细 ]

长沙舍利塔(隋舍利塔)

  • 舍利塔位于爱晚亭右后方不远的树林中,过了枫林桥,便能见到这座形似僧帽的古塔。 塔分三层,塔基正方形,花岗石砌成,高12米。相传隋文帝杨坚为感谢尼姑智仙对自己的抚养之恩,诏令在全国各座名山修建佛塔供奉智仙的舍利子,塔下都绘有这位尼姑的像。 这座塔在五代时被毁,民国初年时麓山寺的僧人找到遗址将塔重建。 ...[ 详 细 ]

云麓宫

  • 云麓宫,在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右顶峰上。属道教二十三洞真虚福地。云麓宫最早建于1478年(明宪宗成化十四年),吉简王朱见浚就藩于长沙时,建筑取宫殿形制,但旧宫早已废记。嘉靖(1522-1566)年间太守孙复命道士李可经主持修葺,并增植松、柏、桐、梓及篁竹千株,使观宇周围风景焕然一新。隆庆(1...[ 详 细 ]

禹王碑

  • 禹王碑位于岳麓山巅的苍紫色石壁上,面东而立。碑文记述和歌颂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大禹继父治水,“七年闻乐不听,三过家门不入”的美谈,流传至今。岳麓禹碑高1.7米,宽1.4米,碑文分9行,每行9字,计77字,末行空四字。其文字形如蝌蚪,既不同于甲骨钟鼎,也不同于籀文蝌蚪,很难辨认,很可能是道家的一种符录...[ 详 细 ]

禹之谟墓

  • 禹之谟墓时代为民国。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此为同盟会湖南分会著名烈士禹之谟之墓冢。 墓石制,长方形,平顶,呈三级台阶状。长2.5米,宽1.6米。坐西北朝东南,花岗岩石砌圆形墓围,后置汉白玉石碑3块,中碑竖刻“烈士禹之谟墓”。右碑刻墓志铭,左碑刻禹之谟狱中《遗在世同胞书》。墓前为碎石坪,上有石桌、石...[ 详 细 ]

橘子洲 AAAA级景区

  • 毛主席有一首《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里所说的橘子洲就在长沙市区的湘江中心,是一个长约十华里的长岛,是长沙市的重要名胜。 橘子洲又称橘洲、水陆洲,它位于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洲。绵延数十里,狭处横约4...[ 详 细 ]

汉代长沙王陵墓群

  • 长沙王陵墓主要分布在南起天马山、北至望城县玫瑰园的狭长地带,大多沿湘江西岸,顺低矮山丘蔓延。这些陵墓群如今已形成以“北津城”为中心的4个区块。文物学界普遍认为,汉长沙国王陵为研究汉代中央与诸侯国的关系、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乃至整个大汉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详 细 ]

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

  • 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 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共有9栋,分别是:二院(今物理学院实验楼)、科学馆(今校办公楼)、工程馆(今教学北楼)、大礼堂、老图书馆、胜利斋教工宿舍、第一学生宿舍(今基建处办公楼)、第七学生宿舍(今离退休处办公楼)、老九舍(今重点实验室)。这些建筑分别建于上世纪20至50年代。 其中绝大部...[ 详 细 ]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暨蔡和森故居

  •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橘子洲街道新民路社区新民路周家台子。 1918年4月l4日,毛泽东、蔡和森等13人为“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在此召开新民学会成立会,至1920年,这里一直是新民学会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为改造中国与世界,于1918年4月与蔡和森、何叔...[ 详 细 ]

北津城遗址

  • 北津城遗址位于长沙市岳麓区三汊矶。西依谷山,东临湘江,以水为防。整个城址呈三角形,面积约50万平方米。城址西北和西南有一道土筑城墙,长约2100米。夯土城墙南高北低,横断面呈梯形。 南段城墙底宽约14米,上宽约7~8米,高约10米;北段城墙底宽约8米,上宽约4米,高约5~6米。城墙南北两方各有一自然...[ 详 细 ]

岳麓书院

  •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首。现占地1.2万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东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东,由门堂、亭、台、楼、轩、斋、祠组成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北侧是半学斋、文庙、湘水校经堂、船山祠等纪念性建筑、南侧有教学斋、百泉轩、麓...[ 详 细 ]

海关公廨旧址

  • 长沙海关公廨于1911年投入使用,当时由英国人把持,这里曾是海关官员们办公住宿场所。由于年久失修,历经百年沧桑的长沙海关公廨出现基础下沉、内外主承重墙体多处倾斜开裂的状况,被鉴定为随时可能坍塌的最高等级严重危房。从上个月开始,施工人员进场对长沙海关公廨做修护维缮。 长沙海关公廨旧址坐东朝西,是典型的...[ 详 细 ]

湖南第一纱厂旧址

  • 在长沙潇湘大道上,从银盆岭大桥西桥头沿潇湘大道南下至营盘路过江隧道出口之间,一组掩映在风景入画的潇湘风光带之中的黄色建筑群。这组黄色建筑群就是曾被称为“湖南第一纱厂”的长沙第二批近现代保护建筑——裕湘纱厂,是长沙保存最好的“工业遗产”。 湖南第一纱厂是1912年由老同盟会员、湖南都督府参议员吴作霖创...[ 详 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