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中山堂——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

  • 武冈中山堂——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位于邵阳市武冈市二中校内,紧临法相岩公园。 武冈中山堂是1943年黄埔军校第二分校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它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系砖木结构单檐庑殿顶建筑,由正厅、左右厢房、花园等组成,正厅上方有“中山堂”石刻匾额。 1924年5月,在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 详 细 ]

武冈古城

  • 自古享有“黔巫要冲”之誉的武冈,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资水上游,雪峰山东麓、南岭山脉北缘,地处邵阳市西南五县中心,属祁邵丘陵区,三面环山,中部为连片溪谷平原。境内一般海拔300—500米,年平均气温16.6℃,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北纬26°32′42″—27°02′09″,东经110°25′26″—...[ 详 细 ]

法相岩石刻

  • 法相岩 时代为宋至清。位于湖南省武冈市城东2公里处,因石刻丰富久负盛名。 法相岩又名宝方山,为大型石灰岩溶洞。清《一统志》载:“宝方山在州东南五里,一名宝胜山,又名法相岩”。据佛经《大乘义章》:“一切世谛,有为有无,皆称法相。”法相岩的名称即由此而来。洞内有栖真、上屏、太保、朝阳、迎阳、芙蓉、隐山、...[ 详 细 ]

浪石古建筑群

  • 浪石古民居系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冈市双牌乡浪石村。省道S219从东侧经过。距武冈市区60公里。是一处保存较完整、建筑风格独特的清代古民居建筑群。浪石村现存建筑88座(不含祠、庵、庙、亭),总面积10880平方米,保存完整的55座。这些建筑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至民国三年,皆座北朝南而建,排列整...[ 详 细 ]

双峰禅院

  • 双峰禅院。双峰山位于武冈市头堂乡,距城区8公里,因其山形酷似“双凤朝阳”而得名,双峰禅院洪觉寺处其环抱之中。洪觉寺始建于宋末,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云南渠山妙随禅师来武冈,选择双峰山“蓐草而坐,乞钵面席”,以募化所得重建双峰寺。 据记载,康熙二年 (公元1 663年)知州吴从谦相助,扩建大雄...[ 详 细 ]

武冈古城墙

  • 武冈城墙始建于宋代,夯士结构,全长约9公里,宋元之后,仅余垣垒。 明洪武初,江阴倭吴良(建筑家、曾主修明十三陵)主修武冈城墙,采用方形青石垒筑,周长746丈,高2丈,宽8尺,东西南北各有城门,东曰宣恩门,西曰定远门,南曰济川门、北曰迎祥门。 明正德三十年(1518)知州龚震于治前凿城为...[ 详 细 ]

武冈凌云塔

  • 湖南省邵阳凌云塔位于武冈市城北东1.5公里迎春亭附近,濒临赧水西岸,俗称东塔。建于清道光九年(公元1830年)。塔高36.2米,七级,内有阴阳两径直达塔顶。因塔壮丽挺拔,“绝似青云一枝笔”,故称凌云塔。原塔西200米处还有名闻遐迩,建于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的泗洲塔(又名花塔或斜塔)。塔3.5...[ 详 细 ]

武冈文庙

  • 武冈文庙位于武冈市都梁路市文化馆内,据清光绪二年(1876)《武冈志·艺文志》载:武冈文庙始建于北宋崇宁五年(1106),由武冈学正陈沂实主持修建大成殿,原址在宣恩门外(今市药材公司内);南宋绍兴八年(1138)迁至今址;淳熙二年(1175),知军王可大撤而新建;嘉泰元年(1201),提刑陆世良重修...[ 详 细 ]

武冈武穆宫

  • 武冈武穆宫座落在离武冈城33公里的司马冲镇长抄村汪家坪。“武穆”系岳飞谥号。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赵眘(shèn)为颂扬岳飞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按封建宗庙建制,立谥号为“武穆”。其后,各地相继修建“武穆宫”或“武穆祠”…… 武冈武穆宫扩建于公元1876年(光绪二年)。之前为公元1406...[ 详 细 ]

武冈石羊桥

  • 羊桥位于头堂乡石羊村北,全用大青石砌成,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进士李友直始建,清康熙二年(1663年)云南人安一龙捐资重修。七孔,桥全长84.45米,净跨75.45米,面宽5.55米,采用梁拱券石,纵横分节、并列的砌筑方法结合建成。在桥头石墩缝里发现有石羊雕刻,这就是石羊桥名的来历吧。...[ 详 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