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闸遗址

  • 京口闸位于江苏镇江,是江南运河上的第一座闸,堪称漕运咽喉、交通枢纽,历经唐代至清代,民国时期填埋为路。2011—2012年,考古揭示出唐代堰(闸)及北宋至明清京口闸东侧闸体、河道、码头、道路、碑亭等遗迹,出土唐代至民国时期陶瓷生活用品、祭祀供器等各类遗物,其中两件元代青花香炉尤为珍贵。京口闸遗址是大...[详细]

晋陵城城址

  • 晋陵古城墙遗址,在镇江东北郊五里之花山湾,1984年发现。镇江博物馆进行勘查和试掘。古城利用自然山丘,取土夯实建成。现尚可见夯土层剖面及圆木夯打的柱窝痕迹,夯层厚约6~10厘米、夯窝径约4~5厘米。残存的城墙呈门字型,东城墙全长约700米,北城墙全长约1400米,南城墙全长约1200米,西城墙全长约...[详细]

磨盘墩遗址

  • 磨盘墩遗址 该遗址位于丹徒县大港镇以东港区范围内的黄土岗地上,北距长江550米,磨盘墩为高6米的圆形土墩,面积240平方米,1980年发现,1982年南京博物院发掘,发掘面积88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3米,分上下两层,包括新石器时代和西周时代遗存。 新石器时代层出土遗物比较丰富,仅细石器就有5400...[详细]

世界红十字会江苏省会旧址

  • 世界红十字会江苏省会旧址 1929年,江苏省会迁至镇江。镇江的伯先路——京畿路原名南马路,始建于清光绪末年,临街建有浸礼会教堂、内地会教堂、内地会医院等教会建筑,蒋怀仁医院、屠家骅公馆等仿欧洲古典建筑,镇江商会、世界红十字会、江苏省会等中西结合型制建筑,,仿西方门楼式公用建筑,广肇公所这样颇具客家风...[详细]

世界红卍字会江苏省会旧址

  • 世界红卍字会江苏省会旧址为中国江苏省镇江市的一处历史建筑,位于市中心润州区京畿路82号。 1923年,世界红卍字会成立镇江道院,又名红卍字会江苏分会,1934年扩建,中西合璧风格,共有52间。2019年3月,世界红卍字会江苏省会旧址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孙家村遗址

  • 孙家村遗址位于镇江新区丁岗镇,北距长江及吴国贵族土墩墓群所处的长江南岸山脉约10公里,东北距断山墩遗址约3.6公里。遗址位于山地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西侧有一条宁镇山脉余脉,呈西北至东南走向。遗址所在的镇江大港区域为吴文化的发源地,分布着较多的高等级贵族墓、台形遗址,构成了吴国遗址群,孙家村位于该遗...[详细]

王家花园

  • 王家花园原名“爱吾庐”,始建于民国十九年,落成于民国二十二年,是上海金融巨子王耀宇的住宅,王家花园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由11个部分组成,有房屋“99间半”之说。1949年,在南京起义的国民党第二舰队部分官兵来到王家花园,组建解放军华东海军炮艇大队,王家花园成为解放军华东海军炮艇大队的队部。 2...[详细]

烟墩山墓地

  • 烟墩山土墩墓,是解放后在江苏省镇江市发掘的重要古代墓葬。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大港镇东烟墩山南麓斜坡上60米方圆内。 1954年考古发掘出土青铜器12件,随葬物主要是青铜礼器,有鼎、簋、鬲、盂、觥等,其中其中有一件“宜侯夨簋”,内有铭文126字,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据著名学者郭沫若、唐兰考证,...[详细]

殷氏宗祠及笃行堂

  • 黄墟殷氏宗祠初建于1540年,1802年重建,2004年被列为镇江市文保单位。重建后的宗祠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据介绍,在殷氏宗祠修缮过程中,国内古建行业修缮保护的顶级企业专家——苏州香山古建筑园林专家全程参与和指导。修缮后的宗祠建筑全为砖木结构,挑檐、斗拱,垛墙,横衍,镂窗精美齐全,砖木石雕,古...[详细]

镇江江边自来水厂旧址

  • 镇江江边自来水厂旧址原在龙窝口江岸,1924年6月建,初名镇江第一救火会自来水厂。水厂设备简陋,设于江边的取水口,仅搭设一间芦席工棚。 2019年3月,镇江江边自来水厂旧址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广肇公所

  • 广肇公所,是江苏省镇江市著名的近代历史建筑物,位于镇江市城西伯先路,对面便是镇江市历史博物馆,为江苏省文保单位。 广肇公所,是古时广东广州、肇庆两府商旅来镇江经商的同乡会建筑。 它原在中华路菜场南面有其基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现址。 公所面积约600余平方米。朝西大门,用磨砖砌成,上有挑檐...[详细]

华阳洞摩崖石刻

  • 华阳洞摩崖石刻位于句容市茅山镇红庙村茅山风景区内积金峰南,华阳洞口朝西是茅山最大的溶洞.摩崖平整开阔,上面刻有唐代至清代游客的题名数十方.摩崖上部正中刻“华阳洞”三个特大楷体字,底径约1米许。在众多的题名中有宋皇佑二年(1050)和迪、陈辅、郭微、太常博士的题名,仍清晰可读。其他明代人的题名较多,如...[详细]

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

  • 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为江苏省国民政府在中正路南首(即今解放路17号现址)兴建新的馆舍,占地约14亩,全部用钢筋水泥、耐火砖构成,能防火、防潮、防震,书库三层,阅览及办公用房二层,“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匾额由当时全国著名的大藏书家傅增湘所题写,字迹端庄典雅,似有唐碑笔意,于俊秀中添加豪气,在转折处颇见功...[详细]

见月和尚墓

  • 见月(1601-1679年),即见月律师,宝华律宗第二代祖师,俗姓许,楚雄县人,14岁父母双亡。少好游,曾到金沙江,甸尾等地,因羡慕赤松子,遂出家当道士,后舍道入佛。32岁从宝洪山亮如法师剃度,法名读体。明崇祯九年(1636)年到镇江海潮庵,第二年从三昧受具足戒,继而随三昧传戒诸方,开始阅读律藏,为...[详细]

季河桥

  • 季河桥位于延陵镇九里村季子庙南大门,又名奈何桥,现座下的九里大塘原为元、明、清时期的香草河故道,季河桥始建于元至正2年(1342),当时由僧法安募建。明景泰2年(1451)改建为石拱桥,位于当时的季子庙南门之首。季河桥桥体为青白石石质,单孔石拱桥,纵联分节并列砌置,南北向,高6.18米,长22.3米...[详细]

开泰桥

  • “开泰桥”位于丹阳市城区南门外大街,横跨于东西向的西门运河上,“开泰桥”又名“草堰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90年左右)。为花岗岩石质单孔石拱桥,横纵联锁式砌置,高10米、长45米、宽9.5米,桥拱部两侧有“开泰桥”三字,桥体东西明柱各有对联一副,东侧为“束京口潮流,百尺虹腰,高踞迎春以上;枕曲阿...[详细]

莲花洞遗址

  • 莲花洞,在白龙岗的北坡之上,是沿三迭青龙石灰岩的裂隙溶蚀而形成的一个石洞。莲花洞,四山环合,石罅多生。昔有僧于洞中得龙骨数斛,号白龙洞。洞前一石,状若莲萼,天然自成,故又得此名。清代诗人汪懋麟有“探奇访古洞,玲珑若天辟”之句。洞内颇宽敞,其主洞有12米长,最宽处6米左右,最窄处不到3米。洞内曲折深邃...[详细]

柳诒徵墓

  • 柳诒徵墓在镇江市官塘乡朱家岗。 柳诒徵,字翼谋,镇江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学家、图书馆学家和爱国主义者,曾历任东南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文史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长期任江苏省国学图书馆馆长。著有《历代史略》、《中国文化史》、《东亚各国史》、《中国版本概说》等专著和学术论文13...[详细]

龙脉团山遗址

  • 龙脉团山遗址位于镇江市润州区的团山路,就在“君临南山”的楼盘附近,是镇江市区保存较少的商周时期台形遗址之一。自1959年南京博物院对宁镇山脉及秦淮河地区“湖熟文化”遗址普查时发现后,龙脉团山遗址一直保留至今,是镇江保存较好的“湖熟文化”遗址。 龙脉团山长60米,宽50米,高出地面5米,顶部平坦,整个...[详细]

陆小波故居及墓

  • 陆小波故居位于市区打索街68号。故居为清代传统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共四进,沿中轴线排列,最北附生活厢房。一、二进为平房,第一进东为大门。第二进门上为八仙上寿磨砖雕花图案,较为精致。第三进设有卷棚,为对合大厅,天井内有过廊式半亭。第四进为雕栏二层小楼,为陆小波起居室,上下皆为三间两厢,呈“凹”字形...[详细]